HTK新闻网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我认为答案很简单,随着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我认为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罗斯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一开始,俄罗斯的目标挺明确,就是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东扩都顶到家门口了,俄罗斯觉得这是生死威胁。但打着打着,情况变了。欧美国家虽然没直接派兵,可给乌克兰的武器一批接一批。 俄罗斯发现,光靠吓唬不管用了。北约国家虽说没下场,可源源不断的军援让乌克兰有了还手之力。俄军原本想速战速决,结果打成持久战。这时候,俄罗斯的目标悄悄变了。 普京在今年 6 月明确说,不要求乌克兰投降,只要承认现在的领土现状,也就是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的控制权。这说明俄罗斯已经从阻止北约东扩,变成了要把占领的土地合法化。 更关键的是,欧美援助的武器看似不少,其实有不少问题。美国给的 M1A1 坦克,澳大利亚援助的 49 辆还在路上,而且乌军对这些装备的维护和使用经验不足。 德国承诺的 “金牛座” 巡航导弹,到现在还没兑现,反倒是联合生产远程导弹的计划被俄罗斯当成 “拱火” 的证据。这些老旧武器虽然能拖延时间,但没法让乌克兰翻盘,反而让俄罗斯有了调整战略的机会。 俄罗斯这边也在变招,普京提拔了 49 岁的安德烈・莫尔德维乔夫当陆军总司令,这位被称为 “新朱可夫” 的将领,在前线拿下了阿瓦迪夫卡等关键据点,激活了顿巴斯的交通枢纽。 俄军还从朝鲜获得炮弹和导弹,甚至把库尔斯克的部队抽调到前线,兵力优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战术调整让俄罗斯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主动。 还有个重要因素是国际局势的变化,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俄政策掉头,解除了对俄罗斯 12 家核心金融机构的制裁,解冻了 3000 多亿美元资产。这让俄罗斯经济压力减轻,有更多资源投入战争。 而欧洲国家虽然继续援乌,但出现了 “援乌疲劳”,德国 280 亿欧元的援助里,有 52 亿是直接从军方库存拿的,后续补给可能跟不上。更麻烦的是,以伊冲突爆发后,西方注意力转向中东,乌克兰在北约峰会上都被边缘化了。 对俄罗斯来说,现在停手就意味着放弃已经到手的利益。乌东四州不仅有战略位置,还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红军城是顿巴斯的能源重镇,控制这里就能掐住乌克兰的工业命脉。俄罗斯通过空袭摧毁乌克兰的军工设施和后勤节点,就是要彻底削弱乌军的抵抗能力,逼乌克兰坐到谈判桌前接受条件。 没退路的泽连斯基拒绝撤出乌东四州,还退了《渥太华禁雷公约》,用地雷阵拖延俄军推进。但乌军的反击效果有限,对俄本土的袭击反而招来更猛烈的报复。俄军在库尔斯克州的攻势已经让乌军损失惨重,连美制装备都被缴获。 这场冲突早就不是单纯的俄乌对抗,而是大国博弈的棋盘。美国想通过军援消耗俄罗斯,又不想直接对抗。欧洲在能源和安全之间摇摆,俄罗斯则抓住西方内部分歧,一步步巩固战果。 只要乌克兰不承认领土现状,只要西方援助不彻底断流,这场战争就很难停下来。普通老百姓只能祈祷,别让战火再蔓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