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徐悲鸿豪掷10000元现金和自己的7幅经典画作,从一个德国女人手里,换来了一幅没有落款、不知年代、颜色发黄的古画,万万想不到的是,几年后,这幅画差点要了他的命。 徐悲鸿,1895年出生在江苏宜兴,从小就泡在画里。他爸是当地有点名气的画家,家里墙上全是山水花鸟,小时候他就跟着学,六岁练书法,九岁画花草,耳濡目染打下了底子。长大后,他不满足于老一套,1916年去上海读法文,课余还自学素描。1917年跑去日本看西洋画,1919年又去法国巴黎学艺,在那几年跑遍欧洲博物馆,把西方技法装进脑子。1927年回国,他开始教书,先后在上海、北京、南京混艺术圈,1949年还当上了中央美院院长。他画马出名,但更痴迷古画收藏,对老祖宗的艺术有种割舍不下的情。 1937年5月,徐悲鸿在北京撞上一件大事。他走进一家古董店,碰上个德国女人拿出幅旧画卷。画上没署名,年代不详,边角泛黄,看着像被时间磨过无数遍。可他一展开,八十七个神仙的形象跳出来,衣纹流畅,气势不凡。他盯着看,心里直犯嘀咕:这笔法像极了唐代吴道子的手艺。德国女人要价不低,一万块现金加他7幅画。这在当时可不是小钱,能买套宅子了,但他没犹豫,掏钱交画,带回家研究。他觉得这画是宝贝,给它取名《八十七神仙卷》,还盖上“悲鸿生命”的章,意思是这画跟他的命绑一块儿了。 第二年,他把张大千几个朋友叫来一块儿看这画。张大千是画坛大咖,眼光毒得很,看完直点头,说这线条和气势像是唐代大家的手笔,八成是吴道子的真迹。徐悲鸿听了,心里更认定这画不简单。他不是瞎买,是真觉得这东西值,能代表中国画的顶峰。从那以后,他对这画宝贝得不行,走到哪儿都惦记着。 可好景不长。1942年5月,昆明被日本飞机轰炸,徐悲鸿带着家人躲防空洞。回来一看,家里翻得乱七八糟,箱子撬开,《八十七神仙卷》没了。他当时就懵了,坐在那儿半天没动。这画丢了对他打击太大,自责、内疚全涌上来。从那以后,他身体也不行了,高血压找上门,精神状态直线下滑。这画不光是艺术品,更是他精神支柱,丢了就像丢了魂。 到了1944年,有个学生叫卢荫寰捎来消息,说在成都一家古玩店看到幅画,很像《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一听,激动得不行,但自己去不了,正发愁时,一个叫“刘将军”的朋友主动说能帮忙。这家伙自称在新加坡认识徐悲鸿,有路子能拿回画,只要点路费。徐悲鸿信了,给了两万块。可没多久,刘将军来信说,画主开口要二十万,还得再加10幅画。那时候徐悲鸿刚跟前妻分家,手头紧得要命,但他还是咬牙凑钱,把自己的画卖了,连老婆的首饰都当了。终于,画拿回来了,他一看,虽然边角破了,印章也没了,但神仙还在,总算松了口气。 后来朋友查出,这“刘将军”是个骗子,真名叫刘汉钧,根本不是啥将军。早年在新加坡听说徐悲鸿买了宝画,就动了歪心思。到了昆明,他租了对面的房子盯着,轰炸那天趁乱偷了画。其他画他在南洋卖了高价,可《八十七神仙卷》没人认,就设计了这出“赎画”戏,又坑了徐悲鸿一把。真相大白时,徐悲鸿气归气,但没追究,只想保住画。他身体已经垮得差不多了,也没精力折腾。 1953年,徐悲鸿因为劳累和高血压中风去世。临死前,他把画和家里的东西交给文化部,交代要好好保存。后来,《八十七神仙卷》进了徐悲鸿纪念馆,成了国宝。2023年,首都博物馆搞了个特展,这画摆在玻璃柜里,吸引一大堆人看。大家伙儿一边赞画,一边感慨徐悲鸿为它吃的苦。这画不只是艺术品,更是段历史,见证了那年代的乱和徐悲鸿的执着。
猜你喜欢
清.朱耷作品欣赏明朝书画
2025-07-04
工笔画家张丽
能认识这两个字,其精神境界必高无疑!这两个字游刃有余,笔墨自如,连署一体,稳健豁
2025-07-04
律动墨韵
张一山的手写签名太有魅力了!不是标准楷书却很有个人风格,带着北京胡同的随性讲究,
2025-07-04
就不怕有缝隙样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