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我国科学家提出“双轨”方案破解降碳困局

记者2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超教授和机械工程学院刘海峰教授联合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探究了如何破解降碳困局,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该研究有望消除外界对碳移除技术潜在的负面看法,以及关于碳移除大量部署可能消耗更多化石燃料并延缓脱碳进程的担忧。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综述:清洁技术》上。

(天津大学供图)

据介绍,全球降碳的关键,一方面是源头减碳,例如采用风光发电、氢燃料等降低石化燃料使用比例;另一方面是后期除碳,例如采用植树造林、空气捕集碳等降低大气中碳浓度。

当前,源头减碳是世界各国的最重要抓手。但是,按照目前的碳排放速度,满足2100年温升不超过1.5℃,剩余的碳预算可能在未来5年内耗尽。因此,单纯从源头减碳无法满足给地球降温设定的发展目标。

同时,目前全球气候政策仅关注实现碳净零排放,并未具体说明如何平衡源头减碳与后期碳移除。“将减排期望寄托于未来的碳移除,如同使用信用卡透支未来,充满变数。”金超指出,若现在不严控排放,后期需移除的二氧化碳将呈指数增长。碳移除相当于把地球中多余的碳除掉,是实现全球碳排放降低、给地球降温的重要举措。但是未来对碳移除的投资是否足够,其部署量能否满足净零排放的要求,碳移除是否真正具有经济可行性,这些都是未知的。此外,集中大规模采用碳移除技术也将占用大量耕地、增加水资源消耗,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因此,外界对碳移除持消极态度。

基于当前全球气候政策存在的以上问题,研究人员提出分别独立设定源头减碳目标和碳移除目标的策略。通过设定这两个降碳目标,用“两条腿”走路,合力来实现总体的净零目标。源头减碳与碳移除并非对立的关系,应该同时为两者设定各自的目标,这将不仅有助于加快减排进程的推进,还能促进碳移除技术的发展,成功破解了碳移除和全球减碳的困局。

研究表明,与未明确区分源头减碳和碳移除目标的做法相比,单独设定目标在短期降碳、碳中和实现年份、负碳排放出现的时间点以及最大升温幅度等方面,都能带来更好的效果。(陈曦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