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雄心豹子胆!日本自卫队获准击落中国无人机,钓鱼岛空域或成引爆点!
2025年6月30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一项危险决议:自卫队可“无需请示”击落“侵犯日本领空”的外国无人机。尽管未点名,但矛头直指中国在钓鱼岛空域常态化巡航的“双尾蝎”“无侦-7”等远程无人机。此举不仅撕开《和平宪法》的法律防线,更将钓鱼岛空域推上“灰色地带冲突”的引爆点。
日本防卫省数据显示,2024年航空自卫队紧急升空拦截任务达704次,其中58%集中在西南方向——正是中国无人机频繁抵近钓鱼岛的区域。F-15J战斗机因高强度出动,2030年前将被迫提前退役47架。为缓解压力,日本以“无人机无生命”为由,突破“正当防卫”法律框架,赋予自卫队“非战状态下击落权”。此举实则是将钓鱼岛空域“日本化”,试图通过国内立法制造“主权既成事实”。
中国无人机体系具备高空长航时、电子对抗和战术协同能力,配合空警-500预警机、电子战平台及海空联合编队,形成覆盖东海的立体作战网络。若日本强行击落中国无人机,解放军可立即启动远程火力惩戒、电子压制、舆论反击等多维响应。更关键的是,钓鱼岛空域主权归属明确,日方任何“击落”行为都将被视为对中国主权的直接挑衅,触发《反分裂国家法》的“红线”预警。
日本近年加速军事转型:防卫预算飙升至8.5万亿日元,部署F-35B、高超音速导弹及“出云级”准航母,与美日同盟深度捆绑。此次“击落权”新规,本质是试探中国战略耐心,试图在台海局势升温前,通过钓鱼岛空域摩擦牵制中国注意力。然而,中国早已构建起“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日本的“低烈度冲突”剧本或将遭遇“高代价失控”的现实反噬。
日本的“击落权”新规,暴露其军事右倾化野心,却低估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钓鱼岛空域不仅关乎岛屿主权,更是亚太地缘博弈的关键节点。当无人机成为“空中探戈”的舞者,真正的较量早已超越技术层面,直指国家意志与战略定力。日本若执意挑衅,终将发现——东海的风暴,不是一纸决议就能平息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