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让中国捏住命脉!美日印澳外长齐聚华盛顿,决定抱团抢矿 中国手里攥着几张王牌——全球80%的石墨、90%的稀土加工能力,还有对镓、锗等“半导体维生素”的绝对控制(如图1)。 这就像掌握了现代工业的血液供应系统,而四方国家突然发现自己的血管全接在了中国的泵上。2020年澳大利亚因为呼吁新冠溯源被中国断供稀土,2023年镓锗出口管制直接让西方半导体业跳脚,这种“断供威慑”比航母舰队更让人睡不着觉。 美国人的焦虑写在脸上,过去两年被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拖住手脚,现在终于腾出精力回头对付“真正的长期对手”。国务卿卢比奥的发言很直白:“依赖单一国家等于自找经济绑架。”这话虽然没提中国,但会议室里人人都闻到了火药味。 日本和印度在这场博弈里扮演着精算师角色。安倍晋三生前设计的QUAD本就是个“对华包围网”,现在终于从海上演习进化到资源争夺的深水区。 日本急着摆脱对中国稀土的重度依赖,毕竟十年前被卡脖子的记忆还没褪色;印度则盘算着借机成为替代供应链枢纽,莫迪政府一边和俄罗斯勾肩搭背买石油,一边又想在西方主导的矿产联盟里占个VIP席位。 只不过,中国的反击选项其实早就摆在桌面上。 既然四方想另起炉灶,中国完全可以给矿产出口管制清单再添几个品种,就像打牌时慢慢亮出同花顺。但更狠的招数可能在供应链之外——当澳大利亚忙着在非洲开锂矿时,中资企业早已买下刚果钴矿的控股权(如图3);当美国推动《通胀削减法案》补贴本土企业时,中国正在印尼布局全球最大的镍加工产业链。 这种“你建围墙我抄底”的玩法,让脱钩计划总像拳头打在棉花上。 这场矿产战争最讽刺之处在于,它揭穿了西方“自由贸易”的底牌。当中国用市场手段掌控资源时,他们指责这是“经济胁迫”;但当四方国家用政治联盟重塑供应链时,却被包装成“去风险化”。 这种双标恰恰证明,关键矿产从来不是简单的商业问题,而是裹着天鹅绒手套的地缘政治铁拳。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或许是场危险的示范——当大国开始以安全之名划分资源势力范围,那些拥有矿藏的小国恐怕很快就要面临“选边站”的终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