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68年,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突然向李先念那边看了几眼。 1968

1968年,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突然向李先念那边看了几眼。 196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到一半时,正在讲话的毛泽东忽然停顿下来。 他的目光转向李先念的方向停留了片刻。 李先念摸了摸上衣口袋,取出一支棕褐色的雪茄烟,顺着桌面递到毛泽东面前。 毛泽东划亮火柴点燃雪茄,深深吸了两口,紧绷的面部线条舒展开来。 这支带着特殊香气的雪茄让他颇感意外,随口说道这烟不错怎么现在才拿出来。 这次偶然的尝试开启了一段新历史。 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多有抽烟习惯。 会议开始前,工作人员要提前在每位领导人桌前摆放特定的香烟:毛泽东习惯抽英国产的三五牌卷烟,刘少奇日常抽前门香烟但备用中华烟。 工作人员常提醒新同事,要记住每个领导人的抽烟偏好,有时会议时间拉得老长,首长的烟不够抽就得用上备用烟。 这些细节看似琐碎却透着人情冷暖,毕竟战争年代留下的生活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雪茄烟的出现恰逢其时。1968年冬天,75岁的毛泽东重感冒缠身。 每次尝试抽普通香烟都会引发剧烈咳嗽。 医护人员忧心忡忡时,李先念提出一种特制雪茄烟的思路:既保留烟草提神效果,又降低刺激性。 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徐业夫主动试抽后发现效果确实不同。 经技术人员改良的雪茄采用了特制烟叶和过滤工艺,毛主席试用几天后咳嗽明显减轻,终于露出笑意。这烟对他胃口,此后特制雪茄成为陪伴他五年的忠实伙伴。 时间来到1974年深秋。81岁的毛泽东站在菊香书屋窗前,眼底蒙着白内障的阴影。 保健医生拿着病历反复强调戒烟的必要性,毛泽东掐灭手里的雪茄点头应允。 卫士周福明悄悄留下烟盒没撤走,想着首长戒烟犯瘾时或许能应个急。 结果一连数日,毛泽东要么拿起雪茄放鼻子底下闻闻,要么夹在指间搓揉,好几次送到嘴边又摇头放回去。当周恩来探病时劝他实在难受就抽半支,毛泽东依然只是闻闻烟卷就放进盒里。 这种克制让身边工作人员暗自钦佩。 月余后的清晨,毛泽东见周福明擦拭书桌,突然笑着说那些烟具可以收走了。 所有雪茄和烟灰缸从此离开菊香书屋。戒烟成功的毛泽东精神反而更好了些,这个抽了大半辈子烟的老人硬是凭意志战胜了烟瘾。 说来容易做来难,这戒烟的事好比登蜀道,真正坚持下来少有人做到。 时隔半个世纪,当年相关人物的往事陆续揭开面纱 。卫士周福明2020年接受《党的文献》采访时说,主席当年戒烟后还开过玩笑,说少抽半根烟就能给国家省点布匹。原来特制雪茄的烟纸是用军工棉布制作的。 李先念纪念馆2021年展出的工作笔记里,清楚记录着为研制特制雪茄召集过的七次烟草专家会议。毛泽东管家吴连登2022年在回忆录中提到,当年为购买雪茄原料,工作人员要乔装成采购员去边境城市收购烟叶,还得避开外国记者耳目。 前中央警卫局工作人员张耀祠在2018年出版的口述史中证实,中南海档案室至今保存着特制雪茄的配方单,纸上还有毛泽东手批的"降低焦油含量"六个铅笔字。   信息来源: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 周福明访谈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 李先念纪念馆馆藏文献 吴连登回忆录《真实的毛泽东》 张耀祠口述《中南海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