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位老太太把价值860万的房子过户给了女儿,但特意给自己保留了永久居住权。可
上海一位老太太把价值860万的房子过户给了女儿,但特意给自己保留了永久居住权。可谁想到,女儿转手就把房子给卖了。老太太知道后不慌不忙,想了个妙招,成功阻止了女儿办理网签和过户手续。
老太太迅速联系了自己的律师,详细说明了情况。律师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建议老太太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并提交了自己保留永久居住权的证明文件,以此来阻止房屋的网签和过户流程。法院受理后,很快下达了保全裁定,这一招果然奏效,女儿那边的房屋交易被迫暂停。
女儿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气冲冲地跑回老太太家,质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女儿满脸怒容地说道:“妈,你怎么能这样呢?我都谈好买家了,这房子我已经卖了,你现在这么一搞,我怎么跟人家交代?”
老太太看着女儿,眼中满是失望与痛心,缓缓说道:“闺女啊,我把房子过户给你,是出于对你的信任,还特意给自己留了永久居住权,就是希望能有个安稳的晚年。可你倒好,转手就把房子卖了,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有没有考虑过我以后住哪儿?”
女儿却不以为然,依旧抱怨道:“我这也是为了赚点钱,改善生活嘛。你又不缺钱,住哪儿不一样?而且买家给的价格很不错,错过了这次机会多可惜。”
老太太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钱不是最重要的,这房子对我来说,是家的象征,是我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你为了钱,连母亲的基本权益都不顾,咱们这母女情分在你眼里就这么不值钱吗?”
女儿听了老太太的话,沉默了一会儿,脸上的怒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愧疚。她低下头,轻声说道:“妈,我知道错了,我不该这么自私,没考虑到你的感受。”
老太太看着女儿认错的样子,心中的气也消了几分,但这件事在母女之间还是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从那以后,母女俩虽然表面上恢复了以往的相处模式,但彼此之间似乎多了些小心翼翼。
经过这件事,让人不禁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亲情与财产到底该如何平衡呢?当利益与亲情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抉择?大家要是遇到类似的情况,会站在老太太这边,还是女儿那边呢?又会给出怎样的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