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一种名为“体外循环机”(也叫心肺机)的设备,在心脏手术中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脏和肺脏功能,让手术团队能够在不影响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前提下进行复杂的心脏修复或重建。体外循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机器接管心脏和肺脏的功能,让血液在体外被“泵送”并“加氧”。这项技术对于一些复杂的心脏手术至关重要,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心脏瓣膜手术、先天性心脏病修复手术等。
体外循环的工作原理
体外循环的核心是“体外循环机”。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设备,包含了多个不同的功能模块。
1.血液引流到体外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首先由外科医生在患者的血管中插入导管,将血液从患者的体内引流到体外。这个导管一般会插入患者的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这样,血液就进入了体外循环系统。
2.血液加氧
一旦血液进入体外循环机,机器会通过氧合器(也叫人工肺)进行血液加氧,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去除并加入氧气,确保血液的氧合充足。
3.血液循环
加氧后的血液会通过泵血装置,重新被泵送到体内,维持身体各个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4.监测与调节
体外循环机还会不断监测血液的温度、压力和氧气浓度等重要参数,确保一切正常,保障患者安全。
体外循环的目的与意义
体外循环在心脏手术中的使用,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维持生命功能
在心脏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对心脏进行暴露、修复,通常需要停止心脏的跳动。而体外循环正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代替了心脏和肺脏,才能维持患者生命功能。
2.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
通过体外循环,患者的心脏可以暂时停止跳动,使得外科医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心脏的每一部分,进行进一步手术。
3.减少术中风险
体外循环机还可以帮助控制患者的体温、酸碱平衡和血流量,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可以使心脏处于低温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4.支持术后恢复
体外循环不仅在手术期间至关重要,它还为手术后的恢复提供支持。在手术结束后,体外循环机会缓慢地将血液恢复到正常状态,让患者的心脏逐渐恢复跳动功能。
体外循环机的组成部分
体外循环机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常见的体外循环机的组成部分包括:
1.氧合器(人工肺):这是体外循环机最关键的部分,主要负责给血液加氧,并去除二氧化碳。
2.泵血装置:泵血装置模仿心脏的功能,通过机械泵送血液到体内。它确保血液持续流动,保证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
3.热交换器: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机还可以通过热交换器来调节血液的温度,防止体温过高或过低。
4.血液回流导管:体外循环通过导管将血液从患者体内引流,并最终将加氧后的血液送回到体内,确保整个循环系统畅通无阻。
5.监测与调节系统:这个系统用于实时监测血液的各项指标,如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血流量、血压等,确保体外循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体外循环的风险与挑战
尽管体外循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心脏手术的成功率,但它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1.血栓形成: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可能与机器表面接触,导致血栓形成。因此,体外循环中通常会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的形成。
2.感染风险:由于体外循环需要使用导管和管道,将血液引流至体外并重新输送回体内,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3.器官功能损伤:长期采用体外循环可能会对某些器官,尤其是肾脏、肺部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密切监控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确保及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4.术后恢复期:体外循环虽然能暂时替代心脏和肺脏的功能,但患者想要恢复到完全依赖自身心脏和肺脏的状态,需要一段时间。
结语
体外循环技术是现代心脏手术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它为许多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机会,帮助医生在复杂的心脏手术中取得成功。尽管体外循环有一定的风险,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不断优化,体外循环已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转自:南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