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叶剑英知道后

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叶剑英知道后,有点生气地对熊向晖说,怎么退下来,也不和我打声招呼?叶剑英认为,熊向晖能力强,还比较年轻,不应该完全退下来,应该再发挥余热,他想让熊向晖到荣毅仁领导的中信集团担任党组书记兼副董事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2年,63岁的熊向晖准备功成身退,安享晚年,他没想到,自己退下来的消息,竟惹恼了一位共和国元帅,叶剑英听闻后,带着几分不悦找到他:“怎么,退下来也不跟我打声招呼?” 在老帅眼里,熊向晖正值年富力强,远没到彻底休息的时候,他甚至亲自出马,力荐熊向晖去荣毅仁刚起步的中信集团担任要职。 而一位统战部副部长的退休,为何能让元帅如此挂心,甚至不惜打破常规为他另作安排?这还得从他那段密不透风的传奇过往说起,也正是那段经历,预示了他日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关键作用。 熊向晖的故事,起点很高,1919年,他出生于山东掖县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曾是湖北高等法院的庭长,这样的出身,让他既有优渥的教育条件,也见了世面。 在1936年,熊向晖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本该是无忧无虑的读书时光,却恰逢民族危亡之际,熊向晖没有躲在象牙塔里,而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并且也正是在这一年,经同学蒋南翔引荐,熊向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生轨迹就此彻底转向。 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周恩来一眼看中了这位学生的过人胆识和才华,交给他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潜入国民党核心。 然而,凭借着天生的智慧和后天磨炼的胆魄,熊向晖竟真的打入了胡宗南的第一军,并且步步为营,最后成了这位“西北王”的机要秘书。 只是身处敌人心脏,熊向晖的每一天都走在钢丝上,他经手的,全是蒋介石的绝密指令和前线核心军情,他必须滴水不漏地扮演一个忠心耿耿的下属,同时绞尽脑汁,把关键情报送回延安。 并且在1943年,熊向晖截获了一份足以改变战局的情报:胡宗南准备闪击延安,情报火速送出,中共方面直接将国民党的阴谋公之于众,搞得对方措手不及,只得取消行动,延安因此化险为夷。 当然,卧底生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1940年,一封匿名信就把他推到了悬崖边上,信里直指他是共产党。 面对这种生死危机,熊向晖硬是靠着滴水不漏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把这盆脏水给“洗”干净了,他的演技好到什么程度?胡宗南对他愈发深信不疑,到了1947年,甚至还保送他去美国留学深造。 然而,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党国精英”,在美国拿到硕士学位的同时,也从未与组织断过联系,1949年,周恩来一封电报召唤,他立刻抛下一切回国,这一次,他终于能用真实身份,为新中国做事了。 回国后,熊向晖的人生进入第二篇章,成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无论是在外交部还是统战部,他都是公认的实干派。 并且尤其是在处理棘手的中美关系时,熊向晖更是展现了高超的智慧,尼克松访华前,他负责接待先期抵达的黑格将军。 在谈判通讯卫星使用这类敏感又关键的问题时,熊向晖既有原则又有分寸,斡旋技巧炉火纯青,可以说,正是在隐蔽战线炼就的敏锐和沉稳,让他在波诡云谲的外交舞台上同样游刃有余。 时间回到1982年,熊向晖本已计划好,退下来就写写回忆录,过几天清闲日子,可历史偏偏不让他闲着。 当时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刚刚成立,肩负着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国家战略任务,说白了,这是一个全新的战场,急需一位既懂国际事务、又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战略眼光的帅才。 叶剑英和聂荣臻两位老帅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熊向晖,他们认为,这位在情报和外交两个领域都证明过自己的干才,虽然年过六旬,但思维之敏捷、阅历之丰富,正是中信最需要的人,两位元帅随即向中央举荐,中央也迅速批准。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命,熊向晖自己都感到意外,然而,当叶帅亲自过问、荣毅仁又登门恳谈时,他明白,这已经不是个人选择,而是国家在改革开放大局中的一次重要人事部署,他没有犹豫,毅然接下了挑战。 然而,即使功勋卓著,熊向晖也始终低调,他从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常说情报工作的成功是集体的功劳。 晚年,熊向晖生活极为简朴,对自己传奇的过往更是很少向子女提及,以至于孩子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父亲曾有过如此惊心动魄的人生。 纵观熊向晖的一生,是从清华园走出的热血青年,是潜伏敌营的隐秘英雄,是纵横捭阖的外交家,也是改革开放的经济干将。 而熊向晖的每一次转身,都踩在了时代的节点上,也都是国家在关键时刻的战略布局,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智慧与胆识的写照,更是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发掘、调用关键人才的经典范例。 【信源】央广网——熊向晖:一个人顶几个师;宝鸡政法——1976年熊向晖接到叶选基电话后,吩咐妻子:把叶帅给的茅台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