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西方发现不对劲!2025年6月27日外媒报道,大批伊朗油轮起锚出港,将石油源源不

西方发现不对劲!2025年6月27日外媒报道,大批伊朗油轮起锚出港,将石油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国,美国的封锁威力大减! 当西方世界还在紧盯中东的政治风云时,他们的船舶追踪系统却揭示了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大批伊朗油轮正起锚离港,径直驶向中国。 美国精心编织的制裁大网,似乎在这股流动的石油面前,漏了个大口子。 理论上,美国对伊朗的严厉制裁,尤其是针对石油出口的禁令,本该切断伊朗的经济命脉,让其石油无处可卖。 谁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伊朗的石油不仅没被堵死,反而稳定且大量地流向了全球最大的买家——中国。这无异于在美国的制裁策略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起初中国的几家大型石油公司的确有所顾忌,毕竟美国的“长臂管辖”不是闹着玩的,它们在过去几年里都避免了直接采购伊朗石油。 可是市场的需求总能找到变通的办法。 最开始的玩法是“转口贸易”,伊朗先把石油卖给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地的中间商,再由这些中间商转手卖给中国。 虽然多绕了个弯,但宝贵的能源最终还是进了中国的炼油厂。 不过伊朗的应对也在升级,他们用多种方式瓦解美国的封锁。 比如为了躲避追踪,伊朗干脆给部分油轮换了新名字,让它们在国际海事规则下变得难以识别。 同时利用第三方中间商转运的模式也一直在用。即使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偶尔受阻,伊朗总有办法把船开出去。 数据是真实的,从2025年六月开始,中国对伊朗的原汽油的进口量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增长。 仅6月一个月,日均进口量就达到160万桶,占到中国当月原油总进口量的13%。 六月头二十天,每日原油进口达到一百八十万桶。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的原油出口在五、六月间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从卫星影像可以看出,自从六月十三日以伊战争开始以来,伊朗的原油出口猛增44%。 哈尔克岛是该国的主要原油输出港口,它的油箱在装满之后就开始往东开,接近满仓。 相比之下,到2025年一季度,中国向美国的原油进口量只有1.74%。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选择是显而易见的。 地缘局势的改变,就像是一种催化剂,将这股潮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伊朗在以伊战争爆发之后,其原油出口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现在随着双方直接冲突暂告一段落,西方开始担心,伊朗将获得更大的战略空间,从而更主动地向东看,尤其是深化与中国的合作,甚至可能推动更直接的贸易模式。 这一次的能源之争,才是真正的战场。 伊朗与中国之间的一项重要改变,就是用人民币支付的金额已激增至50%。 这一步棋直接绕开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结算体系,不仅降低了交易风险和成本,也从根本上挑战了美国的制裁。 据知情人士透露,就连沙特这样的传统原油输出国都对此表示了高度关注,表明油价系统中存在的裂痕越来越大。 当外国记者就此向中国外交部求证时,发言人的回应滴水不漏,既不证实也不否认具体交易,只是强调中国有权在国际法框架内开展正常贸易。 就目前而言,中国不太可能立即完全恢复对伊朗原油的直接采购,付款方式的风险仍是其最大的担忧。 但可以预期,只要伊朗能够拿出更稳定、更有效地避免风险的非美元结算方式,双方之间的直接合作之门将会在任何时候打开。 伊朗在这一多重博弈中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抗打击能力。 由于受到军事上的长期压力,以及经济上的压力,印度加快了出口步伐,并通过与俄罗斯等国家的深度合作,稳定了自己的经济,同时也加强了自己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影响力。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坚定立场,使形势更加不确定,因为以色列不结束攻击,伊美之间将无法进行协商。 另一方面,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也遇到了麻烦。 特朗普执政时,向他国施予巨大压力,阻止伊朗原油进口。然中国原油进口持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伊制裁。 再加上美国的页岩油开采成本高昂,路途遥远,本身就不具备什么竞争力。 中国一直按照自己的步调在前进。 中国的能源政策完全是从本国利益出发,以多样化的进口方式、巨大的战略储量来保证能源的安全。 截至2025年,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已足够支撑约100天的消耗。 同时中伊合作也不只局限于石油,还扩展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两国关系的基础在不断加深。 归根结底,美国单方面对一国实施单方面制裁的企图,由于其强烈的市场逻辑与国家利益,正在逐渐丧失其有效性。 只要有需求,市场总会找到绕过障碍的办法,伊朗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由于人民币在国际原油交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以油兑人民币”已经由一种理念转变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