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骗了全世界?印象里环境脏乱差、满街牛、尬舞多,工业技术还落后?其实呢? 咱先唠唠印度教育,尤其是那传说中的印度理工(IIT)。这学校在印度人眼里是啥地位?就跟咱当年说“清华北大是国之重器”似的,但可能更夸张——好多人觉得考不上IIT,上哈佛MIT都算“退而求其次”。每年几十万学生挤破头考,竞争激烈到啥程度?跟咱高考大省“一分千人”的架势有一拼,但人家更疯。为啥?因为IIT毕业那可是全球科技圈的“硬通货”。谷歌、微软、IBM这些大佬的高管里,IIT校友一抓一大把。人家不光技术硬,英语说得溜,工资还比欧美便宜,这让印度程序员在国际市场上跟“香饽饽”似的。就说咱国内IT公司吧,印度工程师也不少,写代码那叫一个利索,创新点子也多,真不是吹的。 再说说IT产业,班加罗尔为啥叫“印度硅谷”?真不是吹的。你以为印度基础设施差,修路都坑坑洼洼,电还老跳闸,就干不成大事?人家的软件外包业务全球都抢着要,从写代码到搭系统架构,印度工程师又快又好。数据摆这儿呢,印度IT行业年产值早破千亿美元,出口额占国家经济老鼻子份量了。就这“技术输出”模式,让印度在全球科技链里站得稳稳的,连发达国家都得高看一眼。 医药这块儿,印度更绝。一开始靠仿制药起家,为啥?专利管得不严,国内穷人多,便宜药需求大,印度药企抓住机会,把仿制药玩出了花。你看《我不是药神》里那印度神药,现实中真救了不少人。现在不光仿,还自己创新,疫苗产量全球都数得着,非洲、中东那些地儿,印度药几乎是“救命稻草”。成本低、效率高,直接挑战西方药企垄断,这哪是“山寨”?是“穷则思变”的聪明劲儿。 文化输出更不能小看。宝莱坞电影以前被吐槽尬舞狗血,现在呢?《三傻大闹宝莱坞》直接怼教育体制,《摔跤吧!爸爸》讲女的也能当冠军,这些片子不光在印度火,国际上也拿奖。一年拍2000多部电影,全球第一,虽然烂片不少,但好片子真能打。加上英语说得溜,印度文化产品走出去跟玩似的,影响力蹭蹭涨。就说咱身边,多少人跟着宝莱坞音乐蹦跶,多少人为了看印度电影学两句印地语? 有人可能说,印度问题多,基础设施烂,文盲率高,阶层固化。这我承认,但人家就是能在“乱”里长出“硬家伙”。教育培养人才,科技输出服务,医药救人命,文化打感情牌,英语当“万能钥匙”,这哪是“瞎猫碰死耗子”?是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就像咱老话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印度可能没咱想象中那么“差”,也没某些人说得那么“神”,但它确实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全球舞台上刷存在感。脏乱差是表象,里头的劲儿咱得承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