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孔子在15岁时,母亲便去世了。可是他却不给母亲下葬,就停放在马路边。行人看到后上

孔子在15岁时,母亲便去世了。可是他却不给母亲下葬,就停放在马路边。行人看到后上前问他这是干什么?孔子说:“妈死了,不知道爹是谁,没法埋。”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身份尊贵,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商汤,虽然传到他父亲这一代已经没落了,但毕竟血统身份还在,还能混个小官当当。 叔梁纥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九个千金,但叔梁纥却高兴不起来,毕竟在古代还是很看重养老送终的,没有儿子就相当于断了根,他心中十分忧愁。 后来他纳了小妾生了儿子,却是个残疾,这让他心有不满,即使已经是个花甲之年的老头,他也依旧没有放弃纳妾生儿子这件事。 于是,他便看中了十几岁的颜徵在,两人不顾世俗看法在一起了,当时两人身份地位差距很大,颜徵在一介贫民,身份卑微,更何况,他们的年龄中间都能隔好几辈人了。 成亲之后,两人为了远离那些尘世的喧嚣,干脆选择来到山林中独处,在那里,他们生儿育女,过了几年快活日子。 孔子出生之后,叔梁纥的身体逐渐衰弱,所以他基本是在母亲的关爱上长大的。那时候,叔梁纥见这个儿子“天生异象”(头顶中间是个窝四周高),认定儿子将来必有所成。 因此,他为孔子取名为“丘”,没多久,他就一病不起,被家里人带走安葬。 孔子没了父亲,生活也落入了贫困当中,但他的精神世界还是十分富足的,小时候,他就喜欢干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在院子中的石桌上摆满泥杯,跪坐在地上,朝着杯子祭拜,就像是祭拜父亲那样。 也就是靠着这些小习惯,他才得以摸索出之后的“礼”,而他的母亲也十分注重培养他的文化知识,只是,他们家毕竟处于山林之中,再努力也接触不到什么好资源。 在他长到15岁时,他母亲也走了,他想到自己的母亲生前有多么不容易,不仅年纪轻轻就嫁给父亲,还被人称为“野合”,最后又操劳多年,积劳成疾。 于是,他便下定决心要将母亲葬在其父墓穴旁,这样也能为母亲正名,只是,当初的葬礼他们压根没有参与,什么消息都不知道,更何况,父亲一死,家中的正妻根本不会承认他们母子的身份。 但孔子不是一般人,他想要做到就一定可以,只见他将其母之棺放在大路旁,自己则跪在前面,只要路过的人好奇来问,他就会说出自己的身份,以此也寻找知道父亲墓穴下落的人。 这样的行为在当时惊天动地,即使当时人们的脚力很慢,但依旧带着这个消息传遍了附近城镇,就连他的本家都惊动,于是,本家便专门派人来吊唁。 由此,他顺利完成了父母合葬,也进入了本家生活,那个时候,他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改善太多,但他的身份地位不一样了,接触到了贵族圈子之后,各种资源也十分齐全。 这为他成为“万世师表”创造了绝好的条件,20岁那年,他正式入仕,虽然只是一个小官,但他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时刻关心国家大事。 后面,他开始开设学堂,“有教无类”的思想就是在那个时候提出的,由此,他的名气也慢慢积攒,他的弟子包括当地人都十分尊敬和佩服他。 他的思想开始在学堂中开花,也为后世留下了顶礼膜拜的种子,随着后面他周游列国,历经波折,他的政治学说、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等,也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 就连后世像司马迁这样的文学大拿都将孔子奉为“高山之上的伟人”,如今,提起孔子下到五岁小孩,上到六十岁花甲老人都能说出几句孔子的思想,不过,你知道孔子的姓氏是什么吗?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