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57年,开国少将甘祖昌态度坚决的向组织提出申请:“我脑袋受过伤,不适合当领导

1957年,开国少将甘祖昌态度坚决的向组织提出申请:“我脑袋受过伤,不适合当领导,我想回到老家当农民”,最终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只是没想到后来给中央带来不小的惊喜。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已经被授予少将军衔的甘祖昌,正式向组织递交了第三次请辞报告,他在报告中写得非常明确,自己头部受过伤,经常头晕,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领导工作,他想回江西老家当一名农民。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岗位调动,也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而是他思虑再三后的选择,他的请求起初并未得到批准,但他态度坚决,几次上交报告,字字句句都表明了他的真实意图和坚定信念。   直到那年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来新疆视察工作,他亲自递交申请,当面阐明理由,组织最终批准了他的请求。   甘祖昌出生在江西莲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生活非常艰苦,他从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干过很多农活,知道土地的艰难,也懂得庄稼人的辛苦。   1928年,他参加了红军,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几十年间,他走过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为部队的武器、粮食运输奔走。   他虽然不是冲锋陷阵的一线战士,但他知道,前线打仗,后方保障不能少,他从不懈怠,事事尽心尽力。   建国后,他被调到新疆军区负责后勤工作,在那里,他忙于运输粮食、布匹、药品,为边疆建设操劳,1952年,他在一次外出检查工作途中,车辆掉进了冰河。   事故非常严重,他的头部受到重击,被诊断为脑震荡,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虽然伤口愈合,但留下了严重后遗症,经常头痛、头晕,手脚不听使唤。   医生建议他静养,但他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做事,继续工作对他来说比躺着休息更安心。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但他内心一直感到不安,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多,只是管物资,跟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比起来,自己的贡献太小,受不起这么大的荣誉。   接受军衔之后,他反复思考自己的未来,他自认身体不好,继续留在军区也帮不上什么忙,不如回到家乡,用余下的力气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同年,他递交了第一份请辞报告,没被批准,第二年又递了一份,还是没通过,第三年,他遇上肖华副主任视察,亲自把报告交了上去,组织终于被他的决心打动,批准他离职回乡。   那年八月,甘祖昌带着一家十四口人离开了新疆,他没带多少行李,但带了不少种苗,有猪、兔、鸡这些牲畜的品种。   他希望回到家乡后能搞养殖,帮助村里人改善生活,他还叮嘱家人尽量少带东西,为国家节省开支。   回到江西后,县里想为他安排一套新房子住,他拒绝了,坚持搬进老宅子,他说要和村民们一样生活,不搞特殊,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拾粪、打扫、整地,和村民一样干农活。   刚开始有人不理解,觉得一位少将不该干这些粗活,但他从不解释,也不回避,乡亲们看到他干得比谁都认真,慢慢就佩服了他。   他带着村民们改造冬水田,这些田常年积水,亩产很低,村里年年要靠国家返销粮过日子,他查了土质,回忆起城市里排水的方法,就组织人挖沟排水,试种红花草。   结果很成功,第二年大丰收,他把这个方法推广到全大队,用了两三年时间,大幅提高了产量,村里终于不用靠国家补助粮食了。   他还推广果树种植,引进良种牲畜,兴建山塘水渠,修建简易电站,村里人用上了电,走上了新修的道路,家家户户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这些项目,他不仅出力,还拿出工资资助,家里却始终过得很简朴,他穿的衣服补了又补,一件能穿十几年,他家的生活条件一直很简单,和两个弟弟三家人挤在一栋老宅子里,从不讲究吃穿。   尽管头痛仍时常发作,但他从不因此停下手中的活,他总说只要还能动,就要多做点事。   他经常一边干活一边记笔记,把土质、水量、产量等详细记录下来,他的农田笔记后来被县里用来培训技术员,成了宝贵的经验资料。   1986年3月,甘祖昌在莲花县病重去世,享年81岁,他临终前留下交代,工资先交党费,剩下的留下吃饭钱,其余用来买农药化肥给村里,他留给家人的只有三枚勋章和几本笔记,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   可正是这三枚勋章,见证了他一生的忠诚和奉献,他从战火中走来,又自愿回到土地,他没有被动转行,也不是仕途终止,而是主动归田,用自己的行动让一个村庄焕然一新。   他回乡当农民,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为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中央没想到,一个将军回村,竟带来如此深远的改变。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勤廉江西故事 | 方志敏、甘祖昌的故事——江西机关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