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30年代的江南蜜饯铺子,那股子甜香能飘半条街,街坊邻居闭着眼都能闻出是哪家的

1930年代的江南蜜饯铺子,那股子甜香能飘半条街,街坊邻居闭着眼都能闻出是哪家的手艺。你看照片里木柜上那些绘花瓷碗,可不是普通的碗——碗沿都磨得发亮了,是几十年传下来的老物件,据说用这种粗瓷碗装蜜饯,甜汁能慢慢渗进碗纹里,越用越有味道。碗里乌黑发亮的多半是乌梅干,得用塘栖的青梅,先晒得半干,再用冰糖水反复泡煮,最后裹上一层绵白糖,咬一口能甜到舌尖发麻,还带着点果酸,夏天含一颗,比冰汽水还解渴。 旁边堆叠的小陶罐更有讲究,是给远路客人准备的。罐口用红布扎着,上面盖个小竹盖,客人买上一罐,既能当伴手礼,路上也能解馋。罐子里装的花样多着呢:有苏州的酱金橘,金黄金黄的,咬开全是果酱;有杭州的糖佛手,把佛手瓜切成薄片,泡在蜂蜜里腌足三个月,甜里带点清苦,老人说能“顺气”;还有小姑娘最爱的糖杨梅,个头小小的,肉却特别厚实,外面裹着的糖霜一舔就化。 那会儿开蜜饯铺的,多半是家传手艺,掌柜的从早忙到晚:天不亮就去水果行挑鲜果,得是当天摘的,有一点磕碰都不用;回来就在后院的大砂锅里熬糖,火候全凭经验,火大了糖会糊,火小了蜜饯不入味,熬到糖汁能“挂勺”才算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