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记者从儋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洋浦分局(以下简称洋浦分局)获悉,为进一步提高年轻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着力培养一支堪当自贸港建设重任的高水平执法队伍,在市委组织部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的精心指导下,洋浦分局坚持精准培养、一线淬炼,推动9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年轻选调生快速融入、茁壮成长,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精准定岗+导师帮带,铺好“快车道”
打破“一刀切”的岗位分配模式,创新构建“岗位双向匹配”机制。通过入职测评、谈心谈话、实习观察等方式,精准掌握选调生的专业特长、性格特质和能力短板,绘就“能力画像”。同时,紧密结合城管、生态环境、农业、交通、旅文等综合执法岗位的实际需求清单,将选调生优先安排到执法一线。在案件办理实践中观察其特长发挥,动态调整至最佳岗位,实现“人岗相适”,让年轻干部在适配的土壤中快速汲取成长动能。
针对初入基层“水土不服”的问题,精心实施“导师帮带”制度。为每位选调生配备“双导师”: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担任“政治导师”,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扎根基层的业务骨干担任“业务导师”,传授群众工作法、执法办案技巧和应急处突经验。导师常态化开展谈心交流、现场教学,指导选调生做好实践记录。建立“帮带成效互评”机制,督促教学相长,有效将基层治理的“隐性经验”转化为年轻干部可学可用的“显性能力”。
轮岗攻坚+团队协作,锻造“多面手”
洋浦分局党支部深知“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的道理,将选调生放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历练,培养其成为综合行政执法的“六边形战士”。
在重大任务中锤炼担当。安排选调生深度参与中央环保督察案件办理。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洋浦分局选调生深入一线核查问题,协调环保部门,沟通群众企业,跟踪整改落实。在多方协调中,学会用系统思维破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理念。
在新领域考验中激发创新。在处理省内首例“机器管招投标”复杂案件时,面对无先例可循、涉及企业众多、技术性强等难题,选调生们在局领导带领下,发挥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的优势,分工协作。他们深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掌握大数据分析、信息化监管等新工具,积极与计算机专家、法学专家及公检法部门研讨,创新运用“技术+法制”手段破解监管难题,成功办结案件,积累了宝贵的新型案件办理经验。
在跨部门协同中提升格局。参与“综合查一次”改革实践是培养全局视野的重要平台。选调生需在城管、住建、应急、环保、资规等多部门联合执法中,承担“协调员”“宣传员”角色:梳理检查清单,统筹时间人员流程,避免重复执法;一次性告知企业整改要求。这种跨领域实践有效打破了岗位局限,显著提升了选调生的统筹协调和复杂局面应对能力。
严管厚爱+组织关怀,筑牢“大后方”
洋浦分局党支部注重严管与厚爱结合,建立常态化、精细化关怀机制,增强选调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常态化谈心谈话。洋浦分局领导每半年深入选调生锻炼一线走访慰问,通过面对面座谈,及时掌握他们在工作(如群众沟通、复杂问题处理)和生活(如异地适应、心理压力)上的困难,打破信息壁垒,传递组织温暖,消除后顾之忧。
团建凝聚向心力。适时组织队列训练、球类比赛、文化展演等活动,让年轻选调生在团队协作中释放压力、感悟凝聚力,将拼搏协作精神内化为工作中的行动自觉。同时,紧扣执法需求和能力建设,开展无人机操作、AI赋能执法等实用技能培训,提升科技应用能力,让年轻干部握牢新时代基层工作的创新工具。
公益实践厚植情怀。引导选调生参与志愿帮扶困难家庭、关怀特殊儿童、助农采购等公益活动。在嘘寒问暖、排忧解难中,他们更加真切地体察民情、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厚植“执法为民”的情怀根基。
柔性执法传递温度。在坚守法律底线前提下,引导选调生运用说服教育、调解疏导等柔性手段。如在处理小微企业轻微违法时,探索“首违不罚”“责令整改”等方式,既彰显法治权威,也传递治理温情,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观。
激励创新建言献策。鼓励选调生立足岗位实践,观察思考,积极撰写调研报告和资政建议,为自贸港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实现知行合一。
洋浦分局通过精准定岗引路、导师帮带扶梯、多岗实战淬火、组织关怀暖心等系统举措,有效破解了选调生“水土不服”难题,加速其从“高校学子”向“执法尖兵”的转变。这支在自贸港建设一线成长起来的青年先锋执法队伍,正以其不断提升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和为民情怀,成为优化洋浦营商环境、护航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的生力军。洋浦分局将持续深化选调生培养机制,努力锻造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坚实的执法力量。(记者马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