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财政总在有序的失控(二)

债务人不断得益造成了庞大的债务红利,经济由于自然主体的举债热情勉强保持平衡。但当低利率也无法刺激人口债务红利高增时,经济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GOV举债高增期。在这个阶段的初期,GOV举债的乘数效应从高位开始回落,但依然大于1,人们会觉得这种积极财政是卓有成效的,再加上知名经济学家烘托气氛,人们半推半就的接受这个现实,因为在此之前,他们自己的债务已经停在杠头上。当第三个阶段进入后半程,乘数效应落至1的下方,更多的财政支出仅仅为了支应利息支出的增长和人口债务效应的反噬(即老龄化抬升财政支出压力),GOV只能持续以债偿债,并想尽各种办法来化债。好,当你理解了这三个阶段后,你再回看各经济体的数据,和缓冲情绪的经济新闻,就会发现这种“有序的失控”一直在发生。日本版本:(图二) 日本是这方面的先行者,第一个完整的走过了这三个阶段,直到当下,依然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有效=痛苦,如果要改变这三个阶段的成本,就需要之前在分配中得益的群体被“再分配”,这种痛苦几乎没有一个即得者愿意承受。我在之前举过例子,当你捡到钱包并不用归还时,你就会接受这种“幸运”。并理所应当的认为捡到的钱就是自己的。在经济中,有一群人一直捡到钱包,他们不会意识到这同样代表者是另一群人的损失。甚至,他们还会不断创造捡到钱包的环境,即所谓的政策,让自己持续得利。为了美化自己,他们会夸自己聪明、勇敢,也正是这群人,将财政有序的失控异常的合理化。人们越来越少会去思考,当货币、财政政策采取非正常模式时,背后是因为之前的分配是非正常的。损失利益的人同时失去了智慧,甚至挤破脑袋要去加入即得搅乱平衡的队伍。两极分化于是越来越严重。失去智慧的人依然被抛弃。长期的自然利润比预想得速度更快消失。为了给失去智慧的人希望,热炒“科技”叙事诞生,它原本的目的是正确的,但使用这种叙事的既得者,不会怀有这种目的。因为他们正是把经济体推入第三个阶段末期的操纵者。一个形象的例子是,放火的人,告诉火中的人,自己正在创造水。只是时间让火中的很多人已经...这意味着相信远处的水,同时就是放弃了自己求生的主动权。人性在火中扭曲,露出凶相。以上是对一季度财政数据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