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扬言:“中国做梦也别想得到手撕钢的技术,要用手撕钢就乖乖来交钱!”我国想从日

代天谈历史 2024-11-20 23:39:26

日本扬言:“中国做梦也别想得到手撕钢的技术,要用手撕钢就乖乖来交钱!”我国想从日本购进手撕钢生产技术,却被日本厂商无情拒绝。   谁能相信,有一天钢材的价格能够直逼黄金。这价格能够直逼黄金的钢材,说的正是目前,航空航天等高精领域的新宠“手撕钢”。   “手撕钢”生产技术最早是掌握在日本、德国的精密制造商的手上。其生产的手撕钢直径只有0.02毫米,厚度仅仅只有头发丝的1/6。可以说是真正的做到了薄如蝉翼。   手撕钢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制造一种能够即时发热的“外套”,用于给航天器在高层外太空进行除冰使用。   拥有由这种特殊的“手撕钢”制作而成的发热外套的航天器,在空中一旦遇到零部件结冰等特殊情况的时候,只需要短暂通电,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就能为这些零部件将表面的冰除去。为航天器解决安全隐患。   但是,航天器是何等精密。任何小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在伺机飞行时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对于“手撕钢”的精度要求就非常高。不仅要薄,还要均匀一致。   由于我国近些年来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迅猛,因此对于这种特殊钢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很可惜,此前我国并不具备加工这种特种钢材料的技术。想要?那就必须花高价向德国、日本等精密加工制造强国购买。   可是,仗着自己在技术上的垄断。日本也好,德国也罢,所开出的价格也可谓是天价。   就巴掌这么大的一块手撕钢,价格就要被炒到近四百多块钱人民币。算下来比同等质量的金箔不知要贵了多少。   为了能够得到足够量的“手撕钢”,中国太钢集团的研发团队负责人段浩杰曾提出从日本人的手中购买制造“手撕钢”的轧钢技术。   但是,日本人为了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不仅拒绝了段浩杰的购买请求,还直言中国人不可能制造出这种优质的材料,想要使用的话就必须花钱购买。   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在被傲慢的日本人拒绝之后,段浩杰便回到国内,经向太钢高层请示之后,便带上自己的团队着手对“手撕钢”的加工技术进行技术攻关。   事实证明,日本人的傲慢确实不无道理。段浩杰在带领团队进行“手撕钢”的制造技术研制过程中失败了很多次。对于这种超高技术难度的“特种钢材”加工,此前国内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可谓是一片空白。不仅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技术资料,就连使用的设备都未曾见过。   但是段浩杰坚信,只要方法路径正确,通过不断地实验,总有一天技术能够得以突破。   段浩杰带着自己的技术团队,制定了一个可实践的技术试验计划。先从0.2毫米,逐渐过渡到0.1毫米,再过渡到0.05,最后再去攻克那工艺王冠上的明珠,0.02毫米。     最终,段浩杰的团队在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之后,通过无数次的技术试验,终于完成了0.02毫米“手撕钢”的制作。   相比较于直接从外国人手中购买技术,段浩杰的团队在自行技术攻关的过程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验经验。这些实验经验,使得段浩杰团队在未来很有可能制造出更加精密的“手撕钢”。   果不其然,就在太钢集团的0.02毫米手撕钢技术攻克后不久,国内的一家企业便对太钢集团提出了是否能够定制加工0.015毫米的“手撕钢”的技术咨询。     0.015毫米的手撕钢此前在全世界都没有出现过,即便是日本、德国都不具备这样的加工技术。而在接到国内的这家企业的技术咨询后,段浩杰代表团队承诺,太钢能够研制并加工出这样的“手撕钢”。   于是,段浩杰带着自己的工艺研究团队再次开启了新的实验之旅。通过不断地技术摸索,团队终于在2020年的8月完成“0.015毫米手撕钢”的技术攻关,创下了该领域的全新纪录。   此时的日本并不知道中国的技术领先于他们。认为中国即便已经突破了0.02毫米的手撕钢技术,但其依旧能够从价格和制造工艺的稳定性等方面与中国企业做竞争。   可是当日本人与客户交谈的时候却发现,太钢在加工0.02毫米“手撕钢”的报价时已经低到了一个他们不敢想象的价格。日本人认为,中国企业实在对他们实行不正当竞争,于是便想着与中国太钢进行谈判。   但是谈判人员在刚接触到太钢方面之后就说不出话来了。因为就在日本人正在着手准备与中方谈判的时候,中方披露了对于0.015毫米“手撕钢”技术突破消息。也就是说,此前,日本人还引以为傲的0.02毫米“手撕钢”技术已然落后。   面对这样的情况,日本人知道,想要依靠这项技术吃垄断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而自己的企业在新的工艺上又远远地落后于中国企业。 段浩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所谓的日本精工,实际上一统就破。只要中国人愿意努力,一切都可以实现。

0 阅读:1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