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层面,全方位无死角地爱自己
飞翔光华同学
2024-07-10 12:31:22
[一R]
有次刷短视频看到一句非常扎心的话:那些未被无条件爱过的孩子,真的不知道什么叫“爱自己”,他们“爱自己”的方式,其实很多时候是在伤害自己。
现实真的是这样。心理学上认为,我们往往只会用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小时候想要一个玩具,父母因为买不起而否定你的这个需求。次数多了之后,我们就会形成对自己的需求感到羞耻。
考试没考好,回到家感受到的满是父母的责备。于是,你对自己的失败充满了害怕与恐惧,不允许失败。
我们都想活成活力满满的样子,唯一的方式就是学着无条件地爱自己,重新养自己一遍。
[二R]
看到一个博主有句话说得很好,我们不能去跟那些原生家庭很好的孩子比较,那是对自己的残忍。他们20出头大学毕业就可以开始去自我实现,而你需要为自己找到一块疗愈自己的空间。
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接受和承认这点,拿自己20%的电量去跟人家80%的电量比拼,然后越比越否定自己,越比越看不起自己,以至于很多人他们的余生都活在这场输得极惨的失败当中,再也没有“活过来”。
晚几年就晚几年,要相信,慢即是快。
那爱自己,怎么爱呢?爱的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到第一性原理,就看父母是如何无条件爱孩子的。我总结了三个层面,让我们全方位无死角地爱自己。
[三R]最高层:满足
这个层次的爱自己是显化的,也是大家最容易可以去做,但很多时候又是最难做到的。
最容易是因为简单,饿了就吃,喜欢哪个东西就买,甚至很多人还会在这方面过度满足自己。
最难是因为你能力有限,资源有限,很多需求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到满足。
所以我们奉行一个原则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四R]第二层:肯定与认可
有些人明明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下意识地还会对自己不满意,苛责自己没有做到更好。这就像父母跟孩子一样,如果总是不能让你满意,那我索性就不努力了。
所以,哪怕很小的进步被肯定,也会增强我们的效能感,让我们感觉到“我可以”“我行”,继而敢于去面对更大的挑战。
[五R]基础层:允许
对于能满足的需求,对于认可的需求,我们当然允许。但对于满足不了,也不认同的需求呢?
允许不代表在现实当中一定要见诸行动,很多的执念、欲望,仅仅是因为得到允许,就放下了大半。
0
阅读:1
成龙成龙
赞同!无条件爱自己才是王道,不管原生家庭如何,都要学会自我疗愈,重新养自己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