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群生态学家在观察一条雌性缅甸蟒孵蛋的过程中,意外拍摄到一只猞猁(音同设立)趁着蟒蛇妈妈不在家偷吃蟒蛇蛋的画面,而且它还是「回头客」,不断造访蟒蛇巢穴享用美食,直到撞上了蟒蛇妈妈,双方随即展开一场大战,造成蟒蛇巢穴被严重破坏。 根据《纽约时报》报导,美国佛州一群生态学家在大柏树国家保护区(Big Cypress National Preserve)拍摄到猞猁吞食蟒蛇蛋的画面,并将研究报告发布于科学期刊《生态与演化(Ecology and Evolution)》。报告属性指出,缅甸蟒的入侵导致当地哺乳动物和鸟类数量急遽下降,且当地没有任何它的天敌存在,然而根据这次拍摄到的画面发现,猞猁可能对控制缅甸蟒的数量有所帮助。 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生态学家柯里洛(Andrea Currylow)带领的团队于2021年6月在一条大型雌性缅甸蟒的巢穴附近装置了摄影机,原本想借此更了解巨蟒的生殖生物学(Reproductive Biology),没想到竟拍摄到意料之外的画面。摄影机安装几小时后,巨蟒就离开巢穴,留下一窝蟒蛇蛋,一只猞猁在傍晚光顾蟒蛇巢穴,并吃了一部分的蟒蛇蛋。 显然猞猁对蟒蛇蛋的味道念念不忘,当天晚上它又重回现场偷吃3次,隔天早上再度来到巢穴,把没吃完的蟒蛇蛋藏在地下,以便日后食用。这只猞猁晚上又来到巢穴打算进食,结果缅甸蟒早已回来坐镇,它只好在附近逗留观察,最后悻悻然离开现场。 不过蟒蛇蛋的美味程度让猞猁甘愿放手一搏,尽管它的体重才20磅(9公斤),面对115磅(约52公斤)的缅甸蟒有些棘手,仍在第三天晚上回到巢穴,和缅甸蟒展开正面冲突。虽然这场决斗的结果如何并未被摄影机捕捉到,但当研究人员查看状况时,发现缅甸蟒的巢穴被严重破坏,42颗蛋完全破了,22颗蛋虽然有破损,但还有存活可能,「我们推测缅甸蟒可能以某种方式压碎了自己的蛋。」 圣地牙哥野生动物园联盟(San Diego Zoo Wildlife Alliance)的野生动物生态学家托布勒(Mathias Tobler)表示,大多数猫科动物会根据现有的食物调整饮食,「这是一种学习行为,一旦它们搞懂了该如何捕食蟒蛇蛋,以后就可能经常这么做。」只是关于猞猁是否能吃下足够的蟒蛇蛋,以扭转缅甸蟒入侵的局面,这件事仍有待观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