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那么惧怕芬太尼?其实说白了,美国之所以怕芬太尼,并不是这小小的白色粉末本身,而是背后那场能拖垮社会根基的“自我制造的灾难”,这是半岛电视台下的定义,一点都没有夸张。 以前美国的制药企业总是把新药夸得天花乱坠,说止疼药几乎没什么问题,谁用都安全。医生觉得这药方便、省事,患者吃得也舒服,于是止痛药很快成了普通家庭的常用药。 可没多久,大家发现这玩意儿不是吃了就没事,反而越吃越想吃。 等问题出现时,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离不开这类药物了。官方开始收紧管控,可这时候不少人转向地下市场,去找药贩子求药。 黑市上的芬太尼跟处方药一点不一样,它劲儿大,价格又低,两块钱都能买一包,一旦摊上了很快就收不了手。 毒贩也趁机把芬太尼和其他毒品混在一起卖,还做成普通药片或者糖果,想防备都难。美国的检查部门根本忙不过来,太多货物和人流混杂,挡也挡不住。 日子一久,问题越来越大。医院病床上挤满了因药物过量来的患者,急救医生疲于奔命,新生儿病房里甚至有婴儿一出生就离不开药物。 上瘾的影响波及所有阶层,不只失业的人,许多工人和白领也都陷了进去。 整个工厂招工越来越难,因为很多年轻人一查身体就被刷下来,企业赚钱也受了影响,政府却还得花大价钱为上瘾者收拾烂摊子。 一些小镇彻底变了样,原来忙碌的厂房已经空了,只剩下药物诊所和街头流浪的人。 芬太尼不仅让家庭四分五裂,还把社区治安搞得一团乱。有人因为药物欠债,不得不去小偷小摸,警察和社会服务机构都被拖得筋疲力尽。 家长没空管孩子,好些孩子在混乱环境中长大,这样的生活让本来就不富裕的人家雪上加霜。 谁家有钱还能远离麻烦,普通家庭却很难护住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难。 政府却常常不肯认账,总爱把责任丢给外部,说药物都是从别的国家流进来的。 但谁都明白如果国内的药企没把控好,老百姓也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靠边境拦货的做法根本治不了本。 美国两大政党更是拿这问题互相推诿,少有真正想解决具体难题的,老百姓看着心里都明白。 其实,芬太尼危机不是一天酿成的。美国社会对药物的容忍度高,但预防和教育跟不上,制药企业也太过追逐短期利益。 很多人还没明白社会的根本被药物摧毁了,靠外部抓药贩子远远不够。 美国要想缓口气,光是甩锅没用,必须要抬头看看自家墙根到底漏了哪儿,把对药企、医生和医疗体制的监管做实,从教育和社区关怀入手,争取让年轻人少沾染点这种麻烦。 芬太尼让美国社会的隐患一下子露了出来,从医疗、经济到社会结构,几乎每个层面都被撕开了口子。 如果还不肯痛下决心反思和整改,这场危机只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等到真的没法收拾了,最后受罪的还是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