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2013年,百度出价6亿美元,想买下高德。马云给高德老板打去电话:“无论

千浅挽星星 2025-11-13 19:02:12

[微风]2013年,百度出价6亿美元,想买下高德。马云给高德老板打去电话:“无论别人出多少钱,阿里都多加一倍!”马云对于高德,势在必得!而且马云承诺,高德永不改名,永久保留这个品牌   2013年,当时移动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那时候的高德已经拥有2亿用户,还掌握着关键的位置服务技术和实时路况大数据。   在当时的行业环境里,这些资源不只是地图业务那么简单,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服务资源。   百度和阿里巴巴都看中了高德的价值,百度的计划是把高德纳入自己的O2O(线上到线下)业务布局,作为流量入口,报价从6亿美元逐步提高到9亿美元。   但阿里巴巴的想法和百度完全不同,背后藏着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焦虑,对阿里巴巴来说,收购高德是为了弥补自身移动生态的关键短板,这是一场必须赢的“防御战”。   所以马云亲自介入,直接表示“不管百度出多少钱,阿里都加一倍”,这句话让这场收购不再是单纯的商业竞价,更体现了阿里巴巴的战略决心。   最终,阿里巴巴从先入股28%到后来全资收购,前后总共花了超过13亿美元,这使得高德的估值在9个月里上涨了38%,要知道那段时间高德的业绩和市场份额并没有明显增长。   很明显,阿里巴巴花高价买的不是高德当时的业务规模,而是为了自己移动生态的未来布局, 但当一家公司被定位成“战略资产”后,它的首要任务就变了,不再是专注于自身业务的扩张。   2013年之后,阿里巴巴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微信支付对支付宝的冲击,集团所有资源都向支付业务这个主战场倾斜。   高德原本计划大力推进的O2O业务,因此被紧急叫停,在阿里巴巴派来的新负责人俞永福的主导下,高德被要求回归“纯粹的导航工具”定位。   这并不是决策错误,而是在集团的整体布局中,高德必须处于指定位置,为集团核心业务服务。   就这样,高德虽然保住了自己的品牌,却失去了业务发展的主动权,在和百度地图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它错过了当时O2O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了集团战略布局中一枚暂时被动的“棋子”。   但行业格局和集团战略是会变化的,到了2017年,阿里巴巴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开始进入集团的核心视野。   这时候,大家才重新关注到高德这枚“沉寂的棋子”,随后高德推出聚合打车业务,这次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次尝试证明,高德不只是一个导航工具,还具备成为聚合服务平台的潜力,这标志着高德的价值开始被“重新定义”,也是它发展命运的转折点。   高德真正的“高光时刻”在2023年3月到来——阿里巴巴将旗下所有本地生活到店业务,全部整合到高德旗下。   从这一刻起,高德的价值被彻底重塑:它不再是集团的防御性资产,而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布局中的核心进攻力量和唯一入口。   此时高德的竞争力也从单一的地图导航能力,升级为融合整个阿里巴巴生态资源的综合服务能力,它从之前被动的战略补充转变为主动的战略核心。   高德这十年的发展起伏,核心就是自身价值被阿里巴巴两次定义的过程,第一次定义让它身价暴涨,但也失去了自主发展的方向;第二次定义让它在沉寂后重新崛起,获得了比最初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对所有被行业巨头收购的公司来说,或许是个启示:最终的发展结果,可能不取决于保留了多少经营独立性,而在于能否在母公司的战略布局中,找到一个无法被替代的核心角色。   参考资料:界面新闻——《并入阿里,高德地图成了棋子?》

0 阅读:4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