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号,英国的泰晤士报公布了对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采访。可以说不在其位

美腾聊世界 2025-11-11 00:01:00

11月9号,英国的泰晤士报公布了对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采访。可以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的说法让外界对过去两年的乌克兰危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们意识到第3次世界大战曾经距离我们如此之近。那么他到底说了一些什么呢? 11月9日,英国《泰晤士报》刊发对斯托尔滕贝格的专访,他卸任北约秘书长后首次详述2022年乌克兰冲突开端的决策脉络。访谈直指联盟在援助与克制间的核心矛盾:全力支持乌克兰抵抗入侵,同时坚守不与俄罗斯直接军事对抗的底线。这一线条清晰划出北约的战略框架,避免局部摩擦演变为全球灾难。 斯托尔滕贝格重申,北约从一开始就明确拒绝为乌克兰开辟禁飞区。他指出,这种措施表面上能阻挡俄罗斯空军行动,实际需北约战机深入敌方领空,摧毁部署在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境内的防空系统。这一步等于联盟主动开火,触碰普京设定的红线。俄罗斯高层多次警告,此类行为将被视为宣战,引发连锁报复。联盟内部评估显示,一旦禁飞区启动,俄罗斯可能针对北约东翼基地发起导弹打击,激活集体防御机制。 泽连斯基在入侵初期多次向斯托尔滕贝格提出禁飞区方案,强调这能保护基辅和哈尔科夫等城市免遭空袭。斯托尔滕贝格在回应中强调,乌克兰虽获伙伴国地位,但不具备成员国防御义务。北约的援助路径转向情报共享和非致命装备供应,如标枪导弹和经济制裁包。德国和法国等国特别谨慎,担心能源中断放大欧洲经济脆弱性。美国则优先核威慑平衡,确保援助不越界。 访谈中,斯托尔滕贝格剖析援助时机的错失。2021年底,北约情报捕捉到俄罗斯边境集结迹象,部队规模达数十万。但成员国间协调拖沓,德国延迟坦克出口,美国限定轻武器范畴。入侵首月,乌克兰丢失大片东部领土,平民伤亡急剧上升。联盟虽承诺数百亿欧元军援,却因供应链瓶颈延误交付,海马斯系统和无人机到位需数月。这暴露北约官僚机制在危机响应上的短板。 北约的集体防御原则仅覆盖成员国领土,这成为拒绝禁飞区的法律支点。斯托尔滕贝格提及,2022年3月俄罗斯导弹碎片落入波兰境内,联盟快速调查后选择外交渠道化解,避免误判升级。类似事件反复考验联盟底线,每次都强化援助的间接性:通过多边基金采购弹药,而非派兵介入。东欧国家如波兰推动更激进行动,但共识机制确保整体克制。 战略困境在访谈中凸显。北约一方面加大投入,推动成员国防费占比从1.5%升至2%以上,另一方面面对乌克兰战场不确定性。俄罗斯经济虽受制裁重创,石油转向亚洲市场维持运转,导致冲突陷入消耗战。欧盟联合采购弹药计划推进缓慢,匈牙利等国投反对票。斯托尔滕贝格指出,这种双输格局源于缺乏退出路径,联盟资源倾斜乌克兰,却放大本土安全压力。 访谈还触及更广层面的教训。北约在联合国安理会遭遇俄罗斯否决,转向G7和欧盟渠道施压,冻结莫斯科海外资产。斯托尔滕贝格强调,援助规模已超2000亿欧元,但前线推进有限,顿涅茨克争夺胶着。联盟内部辩论持续,一些成员国质疑长期承诺的可行性。这次开口,让外界看到决策的权衡成本:短期让步换取长期稳定,避免第三次大战的幽灵重现。

0 阅读:0
美腾聊世界

美腾聊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