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这几年战乱不休,终于明白了一个“痛彻心扉”的道理:敌人要的是土地,朋友要的

烟雨评社 2025-11-10 11:33:56

乌克兰这几年战乱不休,终于明白了一个“痛彻心扉”的道理:敌人要的是土地,朋友要的是钱,而且还是贷款。 以前乌克兰和俄罗斯打仗的时候,西方国家那是热血沸腾,一呼百应,仿佛乌克兰被侵犯了就是他们的事儿一样,可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乌克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些“朋友”却一个个冷漠地撇清关系,甚至还埋怨乌克兰拖累他们。 先说说敌人要土地这事,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控制可不是嘴上说说,从 2014 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到现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个州被俄方实际掌控,乌克兰已经丢了近 2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差不多是本国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俄军在这些地区不仅建立了行政机构,还推动使用俄罗斯货币和教材,甚至要求当地居民办理俄罗斯护照。去年扎波罗热核电站被俄军控制后,连电力供应都优先输送到俄罗斯境内,乌克兰想拿回这些土地,每一步都得付出血的代价。 就像今年夏天的赫尔松反攻战,乌克兰军队花了三个多月,伤亡超过 2 万人,才勉强夺回赫尔松市周边部分村庄,可核心区域至今还在俄军手里,领土被占的痛,乌克兰人比谁都清楚。 再看那些 “朋友” 给的援助,表面上是支持,实际上大多是要还的贷款。美国是对乌援助最多的国家,截至 2025 年 10 月,累计援助金额超过 800 亿美元,但这里面只有不到 10% 是无偿援助,剩下的全是贷款。 而且这些贷款还附带条件,乌克兰得把国内的农业、能源等优质资产作为抵押,比如美国要求乌克兰开放农业市场,允许美国企业收购乌克兰的黑土地农场,现在美国嘉吉公司已经在乌克兰控制了超过 300 万公顷的农田,占乌克兰可耕地面积的 15%。 欧盟的援助也差不多,2024 年给乌克兰的 180 亿欧元 “重建基金”,其实是分 20 年偿还的低息贷款,年利率 2.5%,还要求乌克兰必须推进私有化改革,把国企卖给欧洲企业,去年乌克兰国家电网就被德国能源公司收购了 49% 的股份。 更让乌克兰无奈的是,这些贷款还得用在 “指定地方”。美国给的军事援助贷款,要求乌克兰必须从美国军火商手里购买武器,比如洛克希德・马丁的 “海马斯” 火箭炮、雷神技术的 “毒刺” 导弹,这些武器的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 20% 以上,乌克兰花着贷款的钱,还得帮美国军火商赚钱。 欧盟的经济援助贷款,则要求乌克兰优先偿还欠欧洲银行的债务,2025 年乌克兰用欧盟 12 亿欧元贷款中的 8 亿,还了欠德国商业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的旧债,真正用到民生和重建上的钱没剩多少。 有乌克兰经济学家算过账,到 2025 年底,乌克兰的外债已经超过 1200 亿美元,相当于本国 GDP 的 180%,就算战争现在结束,每年光还利息就得花掉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对比之下,俄罗斯要土地的意图从来没藏着掖着。普京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明确表示,“顿巴斯、扎波罗热、赫尔松和克里米亚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军还在这些地区修建永久防御工事,甚至开始大规模移民,把俄罗斯本土居民迁过去定居。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虽然多次喊着 “要夺回所有领土”,但实际行动却很无力,前线士兵缺武器、缺弹药,后方民众缺粮食、缺能源,连冬天取暖的天然气都得靠欧洲的 “高价供应”,而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比战前涨了 3 倍,乌克兰用的每一方气,其实都在增加自己的债务。 这几年的战乱,让乌克兰彻底看清了现实:敌人的目标很直接,就是抢占地盘;而 “朋友” 的帮助,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那些看似雪中送炭的贷款,早晚会变成压在身上的重担。 现在乌克兰的处境就像走在钢丝上,一边要对抗俄军的领土扩张,一边要应付越来越多的外债,这种两难的局面,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