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欧盟委员会突然宣布了! 2025年11月7日,欧盟委员会突然宣布对中国产的轿车和卡车轮胎发起反补贴调查,说我们卖的轮胎太便宜是因为拿了不该拿的补贴。这事儿可不简单,要知道中国轮胎在欧洲市场上每卖四条轮胎就有一条是我们的,现在欧盟这么一搞,直接会影响我们国内好多轮胎厂家的生意,说不定连轮胎价格都要涨上去了。 欧洲人这次是双管齐下。早在今年5月,欧盟就已经对同一批轮胎产品启动了反倾销调查。如今的反补贴调查,无疑是给中国轮胎企业上了第二道枷锁。根据调查时间表,欧委会将审查2024年全年中国企业的补贴情况,损害分析期更是追溯至2021年。 中国轮胎在欧洲市场的崛起绝非偶然。短短几年间,我们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微不足道的5%猛增至20%,每四条轮胎中就有一条贴着中国标签。这种增长不是靠什么补贴,而是靠过硬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欧洲消费者的认可。 欧盟行业组织声称,自2021年以来中国轮胎进口量上升了51%,价格却比欧洲产品低30%-65%。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轮胎产业全球市场份额已达35%,这种竞争力源于产业链完善和技术创新。 这场调查背后,藏着欧洲企业的焦虑。米其林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席执行官公开表达了对中国轮胎份额激增的担忧。欧洲车企的销售压力,加上中国轮胎品牌的强势表现,让传统巨头坐立不安。 数据显示,欧盟是中国小客车轮胎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比高达26.74%。这么庞大的贸易规模,意味着欧盟的任何决定都将波及中国数百家轮胎企业,影响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欧盟委员会必须在13个月内完成调查,并可能在9个月内就征收临时关税。时间紧迫,中国轮胎企业需要立即行动起来,组织专业团队应对这场法律战。 回顾历史,贸易保护主义从未真正解决过产业竞争问题。中国商务部早已明确指出,这种作法只会人为增加消费者负担,制造贸易壁垒。欧洲的普通车主最终可能要为中国轮胎可能到来的涨价买单。 国内轮胎企业面临的已不是潜在风险,而是实实在在的挑战。上半年中国小客车轮胎对欧盟出口仍保持9.49%的增长,但这个数字背后是企业在反倾销调查前的“抢出口”努力。这种短期行为难以持续。 有观点认为,欧盟此举可能促使更多中国轮胎企业赴海外建厂。这既是对贸易壁垒的规避,也是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必然步骤。从长远看,中国轮胎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不会因一次调查而止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欧盟对华反倾销

松果
召集欧盟在华跨国企业开会,这次欧盟故意找茬,让他们去摆平,不然中国只好对欧洲下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