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美谈妥后,印度50%关税成最高! 中美釜山会晤刚落幕,第五轮谈判一锤定音,全世界的目光都黏在“谁赚谁亏”的争论上,外网吵得昏天黑地,有人说中国守住了核心利益,有人喊美国拿到了想要的筹码。 可谁都没注意到,往常在网上战斗力拉满、遇事必冲在前头的印度网友,这次集体沉默了——不是不想说,是实在没话可说,毕竟他们正忙着消化一个扎心事实:美国对印度商品的关税已经飙到50%,成了当前美国对外加征关税里的最高梯队,莫迪政府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关税战里最冤的那一个。 要知道这50%的关税可不是凭空来的,是两道行政令叠加的“重拳”。先是8月初美国先给印度加了25%的对等关税,没过二十天,又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追加了25%的“二级关税”,两道关税一叠加,从8月27日起,印度输美商品就直接面临半壁江山被税费吞噬的局面。 更让人唏嘘的是,同样被加征50%关税的巴西,参议院已经通过了取消关税的决议,很快就能松口气,唯独印度还被架在火上烤,成了孤家寡人的靶子。 这时候再回头看印度当初的小算盘,才觉得格外讽刺,他们原本想趁着中美贸易摩擦坐收渔利,一边讨好美国争取市场份额,一边又不放弃和中国的经贸往来,琢磨着两边通吃,做个稳稳的“中间商”。 那会儿苹果等企业确实有把生产线转移到印度的苗头,这让印度更觉得自己找对了路子,甚至盘算着借这个机会取代部分中国供应链,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可印度没算到,中美会突然握手言和。 这次釜山会晤后,美国取消了以芬太尼为名的额外关税,中国也相应调整了反制措施,美国暂停了9月底的出口管制规则,中方也搁置了10月初的相关措施,连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都暂缓了一年。中美这波“各退一步”,直接让印度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更关键的是,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大幅回落,反而让印度成了关税高地,原本想吸引的外资企业瞬间犹豫了——同样是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商品的关税成本比印度低太多,谁还会费劲巴力把产能搬到印度去?印度出口商更是苦不堪言,9月份对美出口直接下滑了近12%,纺织品、电子产品这些主力出口品类首当其冲,不少客户已经明确要求把订单转移到孟加拉国或越南,孟买商会紧急开会盘点损失,中小企业更是面临要么亏本发货、要么失去客户的两难境地。 很多人疑惑,美国为什么偏偏盯着印度下狠手?表面上看是因为印度买俄罗斯石油,2025年印度进口的俄罗斯石油占了总进口量的40%,美国觉得这破坏了对俄制裁,可这里面还有个让人费解的双标——中国进口的俄罗斯石油是印度的两倍,却没被加征这笔“二级关税”,美国给出的理由是印度把部分俄油加工后转卖,而中国是自用,这个说法连美国内部都有人不买账。 更耐人寻味的是,有美国众议院议员直言,这波关税其实带着报复意味,早在5月印巴冲突时,特朗普声称自己电话调解促成停火,可印度直接否认,说这是双边协商的结果,和美国没关系,莫迪6月访美时还当面怼了特朗普,这让向来爱面子的特朗普记在了心里,转头就用关税来了个“下马威”。 印度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核心还是对自己的定位判断失误。他们以为自己能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游刃有余,却忘了大国博弈里,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所谓的“两头讨好”不过是一厢情愿。 美国心里门儿清,中美双边贸易额超6000亿美元,而美印贸易额才800亿,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所以宁愿对中国让步,也要稳住核心经贸关系,转头就把压力全撒在了印度身上。 印度原本想着靠“印度制造”和劳动力优势分一杯羹,可50%的关税直接让这些优势荡然无存,穆迪评级机构都预测,这波冲击可能让印度GDP增速放缓0.9个百分点,失业率还可能升到8%,“印度制造”计划也被蒙上了阴影。 为了摆脱困境,印度也没闲着,一边和美国紧急展开贸易谈判,想靠让步换关税减免,甚至一度暂停了俄罗斯石油进口,一边忙着和东盟签署贸易协议,推动出口多元化,还加码了电子、纺织行业的补贴,试图把市场重心转移到中东和东南亚。 可短期内这些操作很难见效,毕竟建立新的供应链和市场渠道需要时间,而美国那边特朗普10月还放话,不看到印度让步就不松口。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在WTO大会上已经忍不住控诉美国的关税不公,可美国压根没当回事,毕竟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印度此刻的话语权还不足以改变局面。 现在回头看这整件事,中美和解本是双边经贸关系的转机,却意外把印度推到了最尴尬的位置。 印度的遭遇让人忍不住思考,在复杂的国际经贸格局里,到底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是盲目跟风“两头押注”,还是稳扎稳打提升自身实力?印度接下来能不能通过谈判让美国降低关税?那些转移出去的订单还能抢回来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