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烈吴石,陈宝仓,朱枫,聂曦死亡后画面曝光!此仇不共戴天。 1950年6月10日,下午四点半,台北马场町刑场,天光低沉,汽灯架起来,相机靠得很近,人群压着声,不是临时的审判架,不是临时来的人,从上到下都排好,蒋介石下令全程记录,军事新闻社把器材支起来拍,镜头里面站着的,不是抓来的散兵游勇,不是匆忙押送的犯人。 是自己的中将,是自己的副官,是手下的将领,还有一个女人,朱枫,临刑前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响七次,身子还立着,风里带着沙,照片定格下来,颜色像铁和火,马场町这块地,到今天走过去,还能想到那一声喊在空里晃。 吴石,临行前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字迹稳,语气平,讲到“我翁”,指的是父亲吴瀛涛,清末的名将,打过倭寇,一个军人要走到这一步,提到的是家风,是那口丹心,吴石的官衔不低,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地图摊开就能决定一条线要不要挪。 1947年开始接上中共的线,情报袋一件件装,战略图、兵力部署、官员名字、海峡洋流、金门火力通道,打包过海,解放军拿到后,东南沿海的落点更准,台海方向的布控更细,那时候台上说他是“叛徒”,档案里记下的现在是烈士,他当时做的是一个选择,不是为自己往哪边站,是想让中国往哪边走。 朱枫,浙江镇海人,年轻时在上海书店里做事,嘴不多,动作快,1949年用“周若冰”的名字去了台湾,不是军人,手里拿的东西比枪还要紧,台湾战区防御图、舟山群岛布防图、空军机场坐标、敌情态势分析、海军舰船分布、游击队部署计划,一张张缩微胶卷,装好藏好,走海路过来,放到毛泽东案头,毛主席写了“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 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后来被捕,押到台北军法处的大楼,审讯室灯白得刺眼,她从大衣内衬掏出一只金手镯,吞下去想绝命,抢救回来,人还在,四个月的审问,话不多,6月10日到了刑场,据记录她高喊口号,子弹进胸,进手臂,进腹部,进头部,身子一直站着,倒下前没有后退。 陈宝仓,中将,保定军校出来,随部队从大陆撤到台湾,别人是躲,他是把任务带过去,和吴石一起把台湾南边的兵力布置、番号、士气情况做成清单交出去,被拿时脸上不乱,牢里写下的字还是讲国家,讲局势,不讲个人,聂曦,33岁,吴石的副官,衣服收拾得整齐,话少,办事利落,敌方的笔记里说他“面目端庄,仪表不凡”,下囚车那一刻抬头走,宪兵对着开了七枪,嘴角带着笑,眼睛睁着,看着前方,像在等下一个指令。 四人伏法之后,蒋介石为什么要把这场面拍下来,批的是死刑,拍的是要把震慑传出去,想让大陆这边知难而退,台湾地下线收手,照片发出去,后面发生的事没有照着想的走,这批处决没有把线剪断,反而让更多人把这条线系紧,吴石的儿子在做事,朱枫的女儿在做事,聂曦的同志在做事,他们换了地方,换了身份,没停,1973年,吴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烈士,1983年,朱枫被追认烈士,1952年,毛泽东亲签证书,陈宝仓列为“革命烈士”,他们的名字刻进烈士陵园,刻在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广场,碑面对着东方,方向指着台湾。 这些故事现在还要讲吗,问的人不少,这些人当年做的时候心里有数,可能一直没人知道,路也可能走不到头,他们还是把东西往前送,不是为了个人那点名气,是为了让后来有人能活着把这段话讲出来,现在可以讲了,名字请记住,吴石,陈宝仓,朱枫,聂曦,记住他们倒下的姿态,留下的字,镜头里的表情和那张照片,他们用生命把一段国家的走向一点点写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