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马上就要进口美豆了,值得关注的是,一向以“质优价高”著称的美国大豆,报价

掘密探索 2025-10-30 10:02:04

11月份马上就要进口美豆了,值得关注的是,一向以“质优价高”著称的美国大豆,报价居然比阿根廷的还要低。   阿根廷大豆为啥贵?说白了就是“天灾+人祸”,这两年拉尼娜现象闹得凶,潘帕斯草原连续三年干旱,土地裂得能塞进拳、   更倒霉的是,阿根廷比索上半年通胀率飙到65%,钱比纸还毛,大豆成了“硬通货”,农民宁可把豆子锁仓库里等着涨价,也不肯贱卖。   政府9月倒是想补救,取消了出口税吸引中国下单,可价格还是下不来,谁也不想在汇率暴跌时当“冤大头”。   美国大豆为啥便宜?说白了就是“急眼了”,密西西比河上货轮跑得比火车还勤,7天就能把新豆从农场运到港口,物流成本比阿根廷低三成;虽然今年产量比去年少了点,但单产还是稳得住,供应底气足。   关键是中国这个“大金主”9月愣是一单美豆没买,美国贸易商急得直拍大腿,为了抢回市场份额,干脆薄利多销,甚至不惜低于成本价甩卖,反正先把订单抢到手再说。   中国采购团可不是“冤大头”,买大豆得算三笔账:价格、风险、战略,9月从巴西、阿根廷多买了不少,11月又瞅准美豆低价窗口期补货,直接把山东豆粕价格打到了2920元/吨。   但价格只是表面,背后是更深的算计:巴西大豆运输时间从45天缩到32天,物流成本降15%;阿根廷30%的大豆用人民币结算,省了美元汇率的风险。   美国大豆虽然便宜,可万一11月中美谈判谈崩了,加征关税能让每吨成本再涨30美元——这风险,谁敢冒?   看着美豆、阿豆、巴豆“三国杀”,我觉得这就像中国粮食安全的“棋局”,以前总说“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现在看,这篮子不仅要多,还得“结实”,巴西的物流、阿根廷的结算、美国的供应,每个“篮子”都有独特的“防摔设计”。   更绝的是,咱们手里还攥着“技术牌”:养牛用菜籽粕替代豆粕,豆粕用量直接砍一半;8亿吨粮食储备像“压舱石”,市场再怎么波动也掀不起大浪。   有人说中国这是“占便宜”,可我觉得,这是“把命握在自己手里”,2018年美国突然加征关税,已签的订单成本直接飙了20亿,那种“被卡脖子”的滋味,谁尝谁知道。 现在美国农民急得跳脚,特朗普喊话“买四倍”,可咱们偏不接招,不是记仇,是知道“风险可控”比“短期便宜”重要一万倍。 这场大豆博弈,比的不是谁报价低,而是谁更懂“长期主义”,中国选南美,不是因为便宜,是因为可靠;美国想重返中国市场,得先学会“平等合作”,别老想着“政治施压”。   毕竟,14亿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踏实,这道理,比大豆价格实在多了。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