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英国多位政界人士呼吁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强制荷兰芯片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出售其位于英格兰斯托克波特的芯片工厂。该厂年营收约1.92亿英镑,是英国最大芯片制造基地之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安世半导体虽然总部在荷兰,但实际上早就是中国企业控股了。它原本是荷兰飞利浦半导体部门,后来划给恩智浦。 2017年,因为经营不太好被挂牌出售,中国的投资基金先行买下,接着两年后,闻泰科技出手,把100%股权全拿到手。 可以说,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海外最大的一笔跨境并购。闻泰当年收购安世,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自家半导体短板,另一方面也想把国内半导体标准件的短缺问题补上。 毕竟在当时,国内半导体产业虽然在发展,但核心零部件大多靠进口。通过收购,他们不仅拿到了技术,还拿到了客户资源。 收购的整个流程完全合法,经过了英国等国的审批,也没有出现任何违规行为。 收购完成后,闻泰不仅投入巨额资金升级工厂设备,还大力研发,从2019年到2024年,研发投入从1.12亿欧元涨到2.84亿欧元,增长超过150%。专利数量也从每年十几件,涨到2024年的110件,全球专利总数接近千项。 业绩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亏损状态,一路增长到2022年的23.6亿欧元营收,债务也全部还清,稳坐全球第三大功率器件厂商的位置。 再说斯托克波特工厂,这可不是小作坊,而是英国最核心的芯片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二极管、MOSFET这类功率器件,看起来不是最前沿的AI芯片,但在各行各业都属于“刚需零件”。 尤其是车规级产品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博世、大众、宝马这些大厂都得用它。电动车的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桩,甚至汽车安全系统,缺了它都不行。换句话说,这家工厂就是英国汽车产业的“命脉”。 英国政客担心的,表面上是“国家安全”,本质上是害怕芯片产能被中资掌控,一旦国际局势有变化,国内产业链可能被卡住。 芯片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既是工业基础,又是战略资源,小到手机电脑,大到汽车电子和国防装备,全靠它供应。一旦工厂出了问题,后果不可想象。 但问题是,斯托克波特工厂这些年运营一直很稳,按规定合法合规,没有安全问题。 事实上,这家工厂在被闻泰收购之后,不仅保住了500多个岗位,还投入资金升级设备,员工薪资和奖金都上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被彻底盘活。 英国之前自己投资的NWF晶圆厂,就没能撑起来,甚至被美国接手后连续亏损,还裁了100人。对比之下,中资入驻不仅保住岗位,还提高了产能和技术水平。 那么为什么英国政界现在又开始闹?其中原因有三点。 第一,科技焦虑。英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空心化,全球市场份额不到1%,眼看中国企业把曾经的欧洲老牌半导体公司做得风生水起,从全球第11名飙到第3名,本土议员心里慌。 第二,戴了有色眼镜看中国。安世收购早已合规,但部分政客总觉得中资来英国就是“偷技术”,即便没有证据,也要制造安全焦虑。 第三,美国压力。历史上,美国逼迫英国禁用华为5G设备,派官员施压,这次荷兰接管总部、换掉中国籍CEO后,英国紧随其后,也是一套“跟随大哥”的操作。 英国政府态度其实比政客们谨慎多了,他们嘴上说“密切关注”,还投入了7500万英镑加强半导体产业建设,但并没有直接支持强制出售。 为什么?因为这种做法法律上难站得住脚,一旦执行,安世和闻泰肯定会打官司。 而且买家是否能承接这些产能、留住技术团队都存在风险。芯片产业可不是你有钱就能轻易上手的,涉及人才、技术、设备,操作不当很可能断掉供应链,影响汽车厂、电子厂,甚至新能源项目。 更深层次看,这件事实际上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博弈的缩影。芯片不仅是商业产品,更是战略资源,各国都盯得紧。 中国企业通过收购,不仅提升了自身技术,也重新洗牌了全球市场格局。英国政界这次把“国家安全”挂在嘴上,看似合理,但背后掺杂了对中资的偏见和跟随美国的政治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