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全球只有中国拼命建核电? 拿数据来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中国在建核电机组足足有26台,占全球在建总量的40%以上,这规模放眼全世界,还真没哪个国家能跟咱比。 而从2012年到2024年这十几年间,咱们核电装机容量也从1257万千瓦一路涨到5824万千瓦,年均增长率超15%,这可不是光喊口号就能做到的,背后全是实打实的建设力度。 而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立下的目标,到203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要达到2亿千瓦左右,这是结合我们未来发展算出来的总账。 反观其他国家,那进度就慢多了:法国虽说核电占比高,但70%以上的机组都已经运行了30多年,不少零件开始老化,维修起来又费钱又费时间;英国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更是一延再延,工期拖了又拖,投产日子至今没个准头。 而日本则受福岛核事故影响,对核电重启慎之又慎,现在核电占比还不到6%;美国更不用说,近30年几乎没建新核电站,现有机组也慢慢进入退役期,跟咱这热火朝天的建设劲头根本没法比。 而有了明确目标,咱们在技术上也没闲着。就说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从设计到建造全是咱自己的团队搞定,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 现在国内外都落地了不少项目,像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的K2/K3机组、中国福清核电站的5/6机组,都已经顺利商业运行了,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是经过实打实验证的,连不少外国专家都竖大拇指。 更厉害的是在核聚变领域,合肥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那可是咱的“国之重器”,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调试设备,一次次突破极限,2024年还成功实现了1.2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403秒,这为未来核聚变发电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咱还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在全球核能合作中说话越来越有分量。 而之所以核电技术和建设这么重要,是因为现在已经进入AI时代了,电力需求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涨。像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服务器这些设施,全是耗电大户,普通电源根本跟不上趟。 而核电作为清洁、高效又稳定的基荷能源,就成了保障供电的“压舱石”,既能满足用电需求,又不会像火电那样排放大量污染物。核电不光是为了应对当下的电力紧张,更是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让能源结构慢慢往绿色低碳转型。 反观有些国家,要么是政策摇摆不定,要么是公众对核电心存顾虑,要么就是技术上卡了壳,导致核电发展半天没动静。 这么一对比,咱卯足劲建核电,既是顺应时代需求,也是为长远发展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