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嘲讽俄军拉胯,理由是一座红军城打那么久都没打下来,说这话的人估计是不知道,就

掘密探索 2025-10-28 17:42:27

有人嘲讽俄军拉胯,理由是一座红军城打那么久都没打下来,说这话的人估计是不知道,就算号称蓝星第一的美国陆军,在面对城市巷战这样的战役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一条街一条巷去死磕。   2004年美军在费卢杰打巷战,他们派了海军陆战队第1师、特种部队,还有空中支援,装备那叫一个先进,可反美武装也不含糊,利用城市废墟搞起了“地下长城”。   冰箱、动物尸体都能被他们改造成炸弹,连儿童玩具里都能藏手榴弹,美军虽说有“捕食者”无人机、隔墙探人设备这些高科技,但城市里电磁干扰强,地形又复杂,侦察效果差得很,连40%都不到。   最后这场仗打下来,美军51人阵亡,600多人受伤,反美武装死了多少人,到现在都没个准数,因为平民和战斗人员早就混在一起了。   更早的1993年摩加迪沙巷战,美军也吃了大亏,他们本来以为能轻松搞定,结果反美武装利用城市地形,跟美军玩起了捉迷藏,美军打仗得先警告再轰炸,这一套流程下来,每次行动都得花老长时间,比在阿富汗打仗还慢三倍。   而且,当18名美军士兵的尸体被拖行游街的画面传回美国,克林顿政府顶不住舆论压力,只能灰溜溜地撤军,这场仗让美军明白,在城市巷战里,舆论压力比子弹还可怕,道德困境比RPG火箭筒还致命。   城市巷战为啥这么难打呢?因为它把现代战争的规则全给打破了。 战场看不清了:像加沙地带,地下有500公里的隧道网络,以军用地震传感器和微型无人机去侦 察,效果差得很,连40%都达不到,美军《城市战手册》里都说了,城市里每平方米都是情报黑 洞。 敌人不按套路出牌:哈马斯那些人,把房顶弄成炸弹陷阱,在电梯井里藏反坦克导弹,以军的 “梅卡瓦4”坦克,在加沙每天被打坏的次数,是阿富汗战场的17倍,现在连民用设备都能变成武 器,巷战的花样越来越多了。 平民成了“挡箭牌”:加沙超过68%的交战区都有民用设施,医院、学校都成了天然掩体,以军打 仗得先警告再轰炸,这一套下来,每次行动都得花老长时间,美军也总结过,道德困境比RPG火 箭筒还致命。 回到俄乌战场,俄军在红军城推进得是有点慢,但人家那打法,其实挺聪明。 炮火开路:俄军先用炮兵重火力,再加上空天军轰炸,几十发炮弹下去,把乌军坚守的大楼给轰 垮,这样步兵就不用冲进去跟敌人“肉搏”了,虽然有人嘲讽俄军打法粗暴,但人家确实减少了人 员伤亡,毕竟让士兵用命去填巷战的坑,那才是真的废物。 慢慢耗着:俄军武器库存多,还有30万预备役,他们就把战争拖成持久战,这种“用空间换时间” 的策略,其实是对付城市巷战的好办法,就像美军在费卢杰战役里总结的,封锁越严,赢的可能 性就越大。 看看美军在费卢杰的惨样,再看看俄军在红军城的挣扎,我突然明白了,那些号称“现代化军队”的,在巷战面前,其实就是穿着防弹衣的原始人。 无人机、AI决策链、穿墙雷达,这些高科技装备在城市的混凝土迷宫里,全都没用,最后决定胜负的,还是士兵的勇气、指挥官的耐心,还有对道德底线的坚守。   那些嘲讽俄军“废物”的人,得好好想想,要是换美军来,面对一座用平民当肉盾、用废墟当掩体的城市,能比俄军打得更漂亮吗?我看够呛。   因为巷战这玩意儿,拼的不是军事技术,而是人类对生存本能的终极考验,在这场考验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能活下来的幸运儿。

0 阅读:58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