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7年,日军兵临北京宛平城下,29军少校参谋王启元,只身前去与日军谈

阿秋手作 2025-10-28 16:15:29

[太阳]1937年,日军兵临北京宛平城下,29军少校参谋王启元,只身前去与日军谈判。此时,他身穿白衣白裤,在战友的帮助下,用麻绳从城墙缓缓而下。虽然,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仍旧义无反顾,只身奔赴鸿门宴。 那夜,二十九军少校参谋王启元特意要来了一身白衣白裤,这并非莽撞,而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人深思熟虑后的抉择,他即将只身前往日军营地谈判,这身白衣,就是他无声的宣言。 日方的借口是一名士兵在宛平城外失踪,要求进城搜查,这当然遭到了中方的拒绝,于是,日军迅速包围了宛平城。 所谓的谈判,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阴谋的气味,王启元在从城墙滑下时,亲眼看到日军营地帐篷的缝隙里,已经露出了正对城墙的炮口。 王启元穿上白衣,正是要向对方表明中国军人行事光明磊落,这身装束,本身就是对日本人一边准备开炮、一边假意倒茶的辛辣讽刺。 它呼应着军长宋哲元在电话里的强硬立场:即便要搜查,也必须由我们中方自己来搜,这件白衣,在谈判桌上对侵略者的虚伪进行了有力的道德审判。 这身白衣之下,更包裹着冷静的头脑与精密的战术考量,作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王启元深知,装备薄弱的二十九军需要时间,他主动请缨,就是为了用自己的生命去拖延,为城防多争取一刻,多运送一箱子弹,多修筑一个射击孔。 在谈判桌上,面对日军指挥官松井少佐限其一小时内开城门的最后通牒,王启元从容喝下一口对方递来的凉茶。 他不紧不慢,先是指出处理士兵失踪问题应遵循国际惯例,接着又历数近期日军在廊坊、丰台等地的挑衅行为,他的镇定与拖延,让频频看表的松井哑口无言。 这场以个人安危换取集体生存空间的“时间之战”,虽然没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却为随后的抵抗创造了条件,依托争取来的时间,二十九军的将士们得以顽强抵抗,一度击退了日军的三次进攻。 最终,这身白衣超越了姿态与计谋,升华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当王启元用绳子从城头滑下,城墙上的战友们无不红了眼眶,他清楚此行九死一生,但他更明白,自己身后是从小长大的北平城与城中无数百姓,他们已无路可退。 这份责任感,正是他当初放弃去中央军的机会,选择加入这支骨子里有硬气的西北军的原因,他的抉择,也是整个二十九军的缩影。 在龙王庙,两个排的守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寇,全部阵亡,死战不退,随后,大刀队又用强袭夺回了阵地。 信息来源:凤凰网《七七事变前,宛平城身系麻绳从城墙而下的是他!》

0 阅读:0
阿秋手作

阿秋手作

一个喜欢手工的业余小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