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是最振奋人心的消息,相信这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台湾省离家越来越近了

真实安德烈 2025-10-28 00:29:57

毫无疑问,这是最振奋人心的消息,相信这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台湾省离家越来越近了!刚看到的公报指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要说最直观的,就是两岸的经济早像拧成一股的绳子,越拉越结实,谁也离不开谁了。就说福建吧,作为台胞台企来大陆的 “第一站”,这些年引进的台资项目早超过 2.5 万个,实际投进来的钱突破 330 亿美元。 光闽台之间的贸易额,去年就冲到了 1.5 万亿元 ,啥概念?相当于每天有近 41 亿元的货,在海峡两岸来回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拆不开。 最让人眼前亮的是台青来大陆创业的劲头,这可不是少数人的跟风,已经成了实打实的潮流。厦门湖里区光是台青就聚了1600多人,2024年一年就新增253家青创企业,273个台湾年轻人涌进来扎根,这里的创业基地集群连“以台引台”都给奖励,想拉着朋友来干的还能拿笔额外补贴,比自己瞎闯靠谱多了。 不光福建热闹,东北的大连也藏着机会,台湾桃园来的高尚开了家卤肉饭,没照搬台湾的“七肥三瘦”,改成东北人爱啃的“三肥七瘦”,现在都开了6家店,他常跟台湾亲友说,大陆太大了,别光盯着东南沿海,东北的空白市场反而好赚钱。 创业得有底气,大陆这点想得比自家还周到。平潭直接开了“台胞参保直通车”,拿着台湾居住证或通行证就能办医保社保,待遇跟大陆人一模一样,现在已有502个台胞在这参加基本医保,783人入了企业社保,连养老保险都能网上查、网上转,哪天想回台湾,个人账户的钱还能一次性取走,没半点后顾之忧。 昆山更实在,专门出台20条措施,从创业贷款到实习补贴全涵盖,还搞了青创园和创客学院,定期办沙龙、路演,10万台商里40%是18到45岁的青年,明显把这里当成了主战场。 要是遇到麻烦也不怕,平潭刚成立了劳动保障维权中心,社保、仲裁、维权一站式搞定,还请台湾同胞当调解员,用“自己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成功率比硬邦邦的流程高多了。 创业的路子也早不局限于餐饮零售,从高科技到农业文旅,哪儿都有台青的身影。盘锦的长春化工里,台湾经理黄云谦带着团队做锂电池铜箔,最薄的才3微米,比头发丝还细,80%都卖给大陆市场,2024年厂子营收涨了9%,成了集团的北方增长引擎。 沙县更有意思,台胞刘金城来大陆17年,从种茶花到搞两岸美食融合,现在和儿子一起开发速食产品,把沙县拌面和台湾阳春面混着做,还拿下了台湾士林夜市的授权,在沙县开了美食街,夜幕一降全是吃货排队,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搭起了吃出来的融合桥。 清流的简文通把荒山改成2000多亩的樱花基地,大田的“台二代”彭安源带来台茶工艺做新品牌,连泰宁、三元的乡村建设都有台湾团队参与,把宝岛的美学理念融进大陆的乡村肌理里。 这些创业故事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融入。平潭的台胞陈素钦生病住院,医保报销不用来回跑,台湾健保的钱能代办核退,出院没多久钱就到账了,比在台湾办手续还省心。 大连的“台湾小小”为爱“登陆”,开了家外贸公司,拍视频分享东北生活,赶大集吃杀猪菜,体验雪地露营,现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网友都爱跟他学两岸的新鲜事。 还有深圳福田的创业基地,给台青提供人才驿站住宿,办活动最高能补30万,连实习生都有补贴,把创业的后顾之忧砍得干干净净。 现在再品公报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句话,根本不是飘在天上的空话。所谓的“离家近了”,从来不是地图上的海峡变窄了几厘米,而是台青在大陆能轻松拿到创业补贴,台胞看病能顺利报销,两岸夫妻不用再异地奔波,连小吃都能混着做出新味道。 这种融入日常的亲近,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两岸本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这份在创业里攒下的底气,在生活中沉淀的温情,既是每个小家庭的好日子,更是民族复兴最扎实的底色。 当台青的营业执照和大陆同胞一样好拿,当台胞的医保卡能在大陆医院顺畅使用,当两岸的美食能在一口锅里熬出香味,“回家”就成了每天都在发生的平常事,这才是统一最动人的模样。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真实安德烈

真实安德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