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这起百万转账纠纷,与其说是“女友花光保管款”,不如说是一场因证据缺失和情感错位引发的闹剧 。58岁男子为弥补年龄差距转账百万,分手后先称是“委托保管购理财”,后改口为“彩礼”,前后矛盾的主张终究没能对抗法律对“赠与”的认定——没有书面协议,微信聊天记录也无法证实保管关系,法院最终判女方无需返还,算是给“用钱换感情”的执念浇了盆冷水。 从法律层面看,这起案例精准踩中了情侣金钱往来的核心痛点:“保管”的主张必须有证据撑腰。司法实践中,赠与和保管的边界极清晰——赠与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而保管需明确约定“代为持有、日后返还”。男子既没在转账时备注款项性质,也没能提供双方达成保管合意的有效凭证,即便金额巨大,也只能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反观类似案例,若能留存书面协议或明确备注“代为保管”,法院则会支持返还请求 。 而情感层面的荒诞感更值得深思。男方想用百万现金填补年龄焦虑,女方坦然接受并支配款项,这场关系从一开始就掺杂着金钱与需求的交换。当感情破裂,曾经的“示爱款”突然变成“保管金”,不仅暴露了情感基础的脆弱,更显得体面尽失。正如判决背后的潜台词:用金钱维系的信任,注定经不起利益考验。 这起纠纷给所有情侣提了醒:大额经济往来务必保持理性。无论是赠与、保管还是借款,都应通过转账备注、书面协议等方式明确性质,避免口头约定留下隐患 。毕竟感情里可以不谈钱,但不能不谈规则——否则分手后的“算账”,可能只会算输了感情,又输了法理。
黑龙江这起百万转账纠纷,与其说是“女友花光保管款”,不如说是一场因证据缺失和情感
婚姻家事法观止
2025-10-28 00:00: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