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女子回家后闻到一股臭味,就连自己的床上也有。她怀疑有陌生人进屋,于是查看了监控,结果发现一陌生男子用指纹打开了家里的智能锁,不仅在她的床上睡觉,还在屋内随意小便,这让女子一阵后怕。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你会相信家门能被陌生人用“指纹”轻松打开吗?在北京,焦女士经历了一场让人后背发凉的意外。 一个素不相识的男子,毫无阻碍地进了她家,不仅在卧室睡觉,还随意小便,把本该最安全的地方变成了噩梦的现场。这样的遭遇,恐怕没人愿意碰上,但它却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切开始得很普通。焦女士下班回家,刚进门就被一股说不清的臭味包围,越往卧室走气味越重。 床单、床垫上莫名的污渍让她心里发毛,家里从来没养过宠物,丈夫孩子都不在身边,谁能进到自己家里?出于警觉,她赶紧翻查了监控。 画面中,一个陌生男子光着脚,穿着拖鞋,大摇大摆地用指纹开锁进门,熟练地脱衣上床,一觉醒来还在房间各处撒尿。整个过程就像回自己家一样自然。 焦女士的恐惧不仅来自侵入本身,更是因为门锁根本没有被撬动过。她继续回看监控,发现男子前一天就试图进入,门锁多次“已识别”,他试探两次后离开,第二天早晨又顺利进屋。 报警后,警方很快找到了男子。让人无奈的是,男子持有精神病医院证明,如果案发时正处于发病状态,按照法律规定,警方无法对其进行治安处罚,只能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 但焦女士的遭遇并没有就此结束。清洁、消毒、床品更换,这些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找谁赔?警方让她和男子的监护人协商,但对方迟迟没有回应。 为了追查原因,焦女士联系了防盗门品牌方。厂商一开始还试图搪塞,说男子可能是“本家亲戚”,被拆穿后才承认极少概率下指纹高度相似可能导致误识。可这种“极小概率”,一旦落到个人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更让人困惑的是,智能锁行业标准误识率不超过0.1%算合格,但很多品牌用标准当挡箭牌,对品控细节却不够重视。 焦女士家的锁具被送去检测,如果确实超标,自然有权要求退换或索赔。如果没超标,专家却建议她以后别再用智能锁——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再有“高度相似的陌生指纹”解锁自家大门。 细细回想,这场闹剧背后,谁才是真正的“背锅侠”?精神病患者侵犯了他人权益,却因为法律规定无法追责;厂家产品出现纰漏,却总能用标准和概率做盾牌,推卸责任;受害者被反复折腾,既要自证清白还要自掏腰包处理后果。明明是为了提升生活便利、安全,最终却让人彻底失去安全感。 智能锁的普及本意是让生活更便捷,但厂商、监管和用户都低估了“小概率”背后隐藏的致命风险。科技本该守护我们,但如果安全防线成了摆设,便利的背后反而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家,是所有人最后的私人空间,这道门的安全绝非“概率”能打发。 你们怎么看这件事呢? 信源:太可怕!女子发现陌生男子多次用指纹解开智能门锁:直接进我家睡觉——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