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中美经贸磋商第一天会谈结束 美方由财政部长贝森特带队的代表团用“非常具有建设性”形容会谈,但贝森特此前就表态抨击中方稀土出口许可制度“既不可行,也不可接受”。 在我看来,所谓“建设性会谈”,本质是美方不得不放下姿态的务实选择。要知道美方此前已放出狠话,扬言要将对华关税提至155%,还威胁联合G7盟友搞供应链“去中国化”,可最终还是回到谈判桌前。这足以说明,中美经贸脱钩的代价的是美方难以承受的,对话才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但美方的矛盾心态暴露无遗:嘴上说着“建设性”,心里却抱着霸权思维不放。贝森特此前指责中方稀土管控是“对抗世界”,这番言论本身就充满双标——美方可以肆意限制芯片、光刻机等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却不允许中方对稀土这一战略资源进行合法管控,这根本不是公平对等的谈判姿态。 美方急着谈稀土,核心是戳中了自身的“软肋”。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更掌握着90%以上的稀土精炼技术,美方80%的稀土需求依赖中国,五角大楼都承认美军千余种武器面临断供风险。这种深度依赖,让美方在稀土议题上根本硬气不起来。 中方的稀土管控,从来都站得住脚、说得通理。外交部早已明确表态,相关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义务,绝非“卡脖子”,更不是“对抗世界”。作为战略资源,稀土的合理管控是中国行使资源主权的正当权利,无可指摘。 美方想靠威胁施压逼中方让步,纯属打错了算盘。会谈前贝森特还放出“不给稀土就制裁”的狠话,试图用软件、发动机出口管制相要挟,可这种“二选一”的霸权套路,中方早已见怪不怪。中方一直秉持“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态度,底线问题绝无妥协可能。 这场博弈的关键,从来不是中方愿不愿让步,而是美方能不能放下霸权思维。谈判的核心是平等互惠,美方不能一边要求中方放松稀土管控,一边继续维持对华高科技封锁和高关税壁垒。只想让中方付出、自己坐享其成的谈判,注定走不长远。 中方的底气,来自产业链的硬实力和坚守规则的正义性。全球稀土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是中国几十年技术和产业积累的结果,美方短期内根本无法替代;而中方始终坚持按国际规则办事,既不主动挑事,也绝不任人拿捏,这种从容让美方的施压屡屡失效。 中美经贸磋商还在继续,“建设性”的表态只是个开始,能否取得实质进展,关键看美方是否拿出真诚意。摒弃双标、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才是打破僵局的正道。如果美方继续抱着霸权逻辑不放,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合作共赢的机会白白流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美贸易关系 中美经济贸易 中美贸易新政 中美新一轮谈判 中美经济谈判 中美经贸和谈 中美会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