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就要到了,美国要开始对中国卡车和零件加25%的税,客车加10%,签证也 tighter 了,几千个学生的签证被取消,这些都不是传闻,是美国政府自己公布的,离政策生效只剩8天,大家开始算这笔账。 这波操作看着挺强硬,说是想逼制造业回流本土,可实际效果却有点打脸。 就拿美国本土的汽车企业来说,通用汽车因为这加税政策,光成本就得多花 50 亿,这可不是小数目,企业成本上去了,日子自然不好过。 不光通用,整个美国汽车行业都跟着受影响,有测算说这么折腾下来,美国可能得有 200 万人面临失业风险。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日子也更紧巴了,美国家庭一年的开支可能得增加 5000 元,本来日常开销就不少,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且这事还不只是美国自己的问题,全球供应链早就深度融合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欧洲和日本的车企也被波及,没办法只能调整自己的布局。 比如有些日本车企原本在东南亚的零部件采购计划,因为美国加税带来的连锁反应,不得不重新评估调整,生产节奏都被打乱了。 美国想靠政治手段搞贸易限制,逼产业回流,想法挺简单,但现实却复杂得多。 现在的制造业,不是说把工厂搬回来就行,从零部件采购到生产协作,再到市场销售,每个环节都和全球紧密相连。 更麻烦的是,美国自身还面临不少问题,政府停摆的风险一直悬在头上,国内经济形势也不乐观。 市场对这波加税政策根本不买账,股市相关板块波动不断,投资者都在担心这种贸易限制会进一步拖累经济。 其实这些年,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哪里有优势资源,哪里生产效率高,产业就会往哪里集中。 美国想逆着这个趋势来,用行政手段干预,最后受伤的不光是自己,还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稳定。 就像之前美国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结果国内很多企业因为原材料涨价,不得不缩减生产,有些中小企业甚至直接倒闭。 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各自为战的时代了,合作才能共赢,美国这波加税操作,与其说是在解决问题,不如说是在制造更多麻烦。 与其花心思搞贸易限制,不如想想怎么提升自身产业的竞争力,怎么更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这才是长久之计。 信源:新浪财经——《11月1日就要到了,美国打算对中国卡车和零件加25%的税,客车加10%,签证也 tighter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