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外交部长特雷莎·拉扎罗14日在参议院提到一项挺关键的事情,说是中菲之间正在磋商一个旨在让双方海警部门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协议。 南海的问题不止牵动着菲律宾和中国,也让不少周边国家都高度关注。拉扎罗的这番话,等于是在一个敏感又复杂的问题上,透露出一种“希望缓和”的信号。 而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回应也挺微妙,发言人塔列拉的态度是“外交部支持,我们也支持”,但就是不肯细说协议内容。 这就让人不免好奇,这份备忘录打算怎么落地,又能不能真的起到减少摩擦的效果。这事儿要放在整个南海的背景下看才更有意思。 南海争议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关国家之间就开始因为岛礁、海域划分问题互相“打眼色”,到了近些年,随着各方加强在南海的存在感。 尤其是一些国家在背后“递刀子”推波助澜,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菲律宾和中国之间在这片海域的互动,有时合作、有时对立,说是“走钢丝”也不为过。 前总统杜特尔特时期,虽然言辞上和中国唱得挺合拍,但实际动作上也没少和别的国家互动,特别是在安全领域。 现在拉扎罗提到的这份可能的备忘录,如果真的是在那个时期合作框架的延续,那就说明双方还是想在某些领域找到共识,至少在海上执法这块不至于发生误判。 不过,说回来,这类“谅解备忘录”听上去挺温和,但它的效力其实有限,主要是个互相沟通的机制。可别小看了沟通机制。 在海上这种情况瞬息万变、摩擦容易升级的地方,一个事前打招呼、事中通气的渠道,可能就能避免一场不必要的风波。现在菲律宾方面愿意重提这个话题。 说明他们也意识到目前的对抗气氛不利于长期稳定。尤其是在今年以来,南海局势明显升温,从仁爱礁到黄岩岛,菲律宾海警和渔政船只在这些海域频繁出现。 有时还和中国海警发生接触。每次媒体一报道,舆论就跟着炸锅,搞得两国人民也容易被情绪裹挟。这时候如果有一个机制能让海警之间多点解释、少点误解。 说不定能让局势不至于一触即发。拉扎罗的说法也很有意思,她没有把这事说成是“谈判”或“协议签署”,而是用了“磋商”和“备忘录”这种相对温和的词汇。 这种措辞其实也反映出菲律宾内部对这类协议的微妙态度。毕竟菲律宾国内对中国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政客主张对抗到底,有的则认为合作更有利。 外交部现在愿意出面推进某种形式的合作,说明至少在政府层面,还保留着和中国打交道的空间。而塔列拉的回应,虽然没有透露实质内容。 但态度上的呼应也说明海警系统并没有脱离外交层面的指导。当然,这件事还远没到落地阶段。菲律宾方面虽然释放了善意信号,但国内各种声音也可能掣肘后续发展。 再加上外部一些国家时不时跳出来“搅局”,让本来就敏感的南海更难清静。不过,哪怕只是一次磋商,也说明双方还有空间坐下来谈。 如果这次能促成哪怕一个基本的沟通机制,那对区域局势而言就是一种积极的推动。毕竟吵架容易,真想稳定下来,就得靠一点一点的努力去铺垫。 而这份谅解备忘录,也许就是那个能让对话重新回归常态的起点。 参考资料:菲律宾称正寻求与中方管控南海冲突风险 2025-10-21 11:25·直新闻
荷兰第二次对华宣战,中荷关税战要打响,中方反守为攻,断供芯片风暴再起,中荷关
【28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