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发现:中国,7年来首次 据路透社10月20日报道,中国在2025年9月未从美

小奇科普档案 2025-10-21 16:47:11

英媒发现:中国,7年来首次 据路透社10月20日报道,中国在2025年9月未从美国进口任何大豆,这是自2018年11月以来,近7年来首次出现零进口的情况。相比之下,南美的大豆出货量较去年同期激增。 先看官方数据,中国从南美进口的大豆可是一点没少。从巴西和阿根廷来的大豆都大幅上涨,特别是巴西,增长接近三成,阿根廷更猛,几乎翻倍。 这说明中国的大豆供应没出问题,换句话说,是“换了个朋友”。而美国这边,九月的出口账本上,中国那一栏干干净净,这可不是巧合。 如果你回顾一下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互动,就能发现这事其实是有铺垫的,绝非突如其来。还得从2018年说起。 那时候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大豆成了摩擦下的“标志性”商品,美国农民苦不堪言,中国则迅速开始寻找新替代。 南美国家当时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尤其是巴西,靠着稳定的供应和相对较低的价格,逐渐把自己塞进了中国市场的主供应链。 后来中美关系有所缓和,大豆贸易也恢复了一些,但始终没回到当初的“蜜月期”。而现在,又一次归零,不能说是偶然,更像是一种趋势的延续。 当然,不能只盯着双边关系看问题。2025年这次“零进口”,还得结合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比如今年南美天气情况不错,大豆产量高,价格也有优势。 再加上运输便利,综合成本低,自然就更受欢迎。而美国这边,虽然产量也稳定,但价格相对高,再叠加上国际形势、汇率波动、航运成本等因素,竞争力明显不如南美国家。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买家,选谁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市场行为,不是感情用事。这事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就是在当前全球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大豆这个农产品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战略色彩”。 你别看它就是个豆子,但围绕它的供应链、物流、价格,甚至跟国家粮食安全都密切相关。中国近年来不断强调粮食安全,不光是自己种得多,更重要的是进口渠道多元化。 美国大豆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现在被南美替代,正是这种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谁也不敢把饭碗交给单一的供应商手里。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国内市场的消费结构变化。近年来,中国的养殖业在不断优化升级,对大豆的需求结构也在调整,特别是饲料中对蛋白比例的优化。 意味着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正在有计划地下降。再结合国内大豆种植面积的稳步增长,这些内部调整也让我们在面对国际市场变化时,更加从容而不被动。 其实这次“零进口”也并非是中美之间的“翻脸”信号,美国大豆也不是从此就出局了。贸易毕竟是看市场的,只要价格合适,品质过关,未来还是有可能继续买的。 但从现在的局势来看,中国的选择空间比过去大得多,议价能力也更强。这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 说到底,大豆只是个窗口,透过它,我们能看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话语权的提升。 以及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的灵活应对。当曾经一家独大的供应国逐渐被平衡乃至替代,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国家战略的成果。 现在不是谁想卖我们就得买,而是我们可以选谁更值得买,谁更适合合作,谁更稳。这种底气和能力,远比一船大豆更重要。 参考资料: 英媒发现:中国,7年来首次 2025-10-20 23:06·环球时报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小奇科普档案

小奇科普档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