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66架F16V的交易要黄了! 10月20日,台空军参谋长李庆然在民意机构接受

理大国迷雾 2025-10-21 17:46:25

台湾66架F16V的交易要黄了! 10月20日,台空军参谋长李庆然在民意机构接受质询时首次承认,美国对台出售的66架F-16V战机明年交付计划“风险很高”。 这一席话就是告诉台湾人,飞机拿不到了。 台当局精心维护的所谓的“防务现代化”,也都成了镜花水月,一场空。 根据2019年通过的特别预算,台当局耗资2467亿新台币向美国采购66架F-16V战机,原定2026年前全部交付。 但至今仅有2架原型机组装出厂,尚未有一架抵台。 面对交付危机,台行政机构竟考虑修改特别预算条例延长付款期,被岛内舆论讥讽为“送钱还要看卖家脸色”。 F-16V Block 70/72作为最新改进型战机,其核心装备AN/APG-83有源相控阵雷达需要大量高端半导体组件。 而全球芯片短缺与稀土材料供应危机,直接卡住了洛马公司的生产线。 但问题远不止于此。 军事专家指出,巴林采购的同批次F-16V已交付使用,而台湾版本却频繁延迟,很可能是因为美方为台定制的电子战系统存在兼容性问题。 台军要求加装的专属数据链与美军现役系统不匹配,导致测试中多次出现通信中断。 这种“特供版”战机的技术磨合,让交付时间表沦为纸上谈兵。 台当局在此次军购中的被动地位,暴露无遗,根据“美国政府海外军售程序”,台方在遭遇违约时几乎无法追究美方责任。 这可不是岛内人说的,送钱还要看对方脸色吗? 这次虽然是付款61%,没有达到75%,但问题是美方也不讲“信用”,比如这次,说交不上来就交不上来,台湾憋屈也没办法。 反正民进党在军售上丢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估计也早就习惯了。 洛马公司同时承担着乌克兰F-16援助订单、波兰与芬兰的F-35生产线,以及美军自用装备更新任务。 美国军工要新优先供给给乌克兰,台湾军售这种,本身就是另类收保护费,加上台湾自己也卑躬屈膝,在产能饱和状态下,他们自然就被排在了最后面。 美国空军2025年8月内部报告显示,对台军售的19个项目中有14个出现延迟,包括“鱼叉”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 这种系统性延误背后,是美国将台湾视为“可牺牲需求”的战略判断。 台军为迎接新战机已投入巨额配套资金,2023年采购的两台F-16专用气能源车因规格不符无法启动战机,被舆论痛批“买废铁”。 更严峻的是,台军现役141架F-16A/B升级计划耗时11年才完成,但升级后的战机在模拟对抗中面对解放军歼-20胜算渺茫。 印度《欧亚时报》曾分析,台军战机在战时可能连起飞机会都没有,因为机场和战备跑道会在首波打击中瘫痪。 这种背景下,新战机延迟反而让台军避免了“装备到位即过时”的尴尬。 台当局将F-16V视为“对抗大陆空中优势的王牌”,但现实很骨感。 解放军东部战区已列装歼-20、歼-16等五代机,配合空警-500预警机构成的体系作战能力,对台军形成代差优势。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F-16V作为四代半战机,其雷达反射面积是歼-20的数百倍,在超视距空战中毫无先发制人机会。 更何况解放军还拥有东风系列弹道导弹、长剑巡航导弹等打击手段,可在冲突初期摧毁台军机场。 美方对台军售始终在“战略模糊”框架下操作,一方面,美国务院对外强调“履行与台湾关系法义务”,另一方面却通过延迟交货控制台海军事平衡节奏。 这种“既给希望又设障碍”的手法,使台当局陷入“付钱买不到安全感”的悖论。 美国军工复合体将台湾视为提款机,但美国政府不愿因军售突破中美关系底线。台当局的2467亿投资很可能换来一场空。 随着2026年最后期限临近,美方大概率会以“供应链调整”或“技术优化”为由再次推迟交付。而台海军事平衡的天平,早已不会因为几十架四代半战机的到来而改变。 这场闹剧再次证明,将安全寄托于他国的战略短视,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参考信源:2025-10-21 11:19·海峡导报——《台当局撒币2467亿新台币买的66架F16V要黄了?台军高层:明年交货有变数》

0 阅读:64
理大国迷雾

理大国迷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