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游击队长刘奎准备开会,队员王德却借口头疼去睡觉,刘奎意识到不对劲跟了

地缘历史 2025-10-21 14:50:57

1941年,游击队长刘奎准备开会,队员王德却借口头疼去睡觉,刘奎意识到不对劲跟了上去,王德眼神躲闪,突然说道:“队长,我对不起你!” 说着,王德将一把斧子扔在地上......   1941年夏天,皖南山区热得像口锅。新四军七师的游击队刚转移完阵地,脚底下的泥巴还没干透,刘奎就张罗着开会。   他是队长,事儿多,心也细,哪怕枪不够人、人不够吃,也得把仗打得像样。   这天晚上,刘奎打算定下下一次夜袭的目标,会议早早通知下去了。   可王德没来,说头疼,要回去歇着。听着没啥毛病,但刘奎当时就觉得不对劲。   这王德谁啊?老队员了,跟刘奎从湘赣打到汀潭,枪林弹雨里爬出来的命。   平时一口气能背两袋米上山,什么时候说过“头疼”?   况且,这会议可是他们刚偷袭完伪乡公所,正准备扩大战果的关键时刻,王德这时候请假,太蹊跷。   刘奎没声张,拿起手电筒就去了王德住的那间土屋。   屋里黑着,门虚掩着。王德坐在床边,低着头,像在发呆。   听到门响,他猛地一抬头,眼神飘了下去,像做贼被逮到似的。   刘奎没问话,就那样站着。他知道,有时候,沉默比质问更有劲儿。   王德沉了半天,忽然站起来,从腰里摸出一把斧子,啪地扔在地上:“队长,我对不起你!”   那声音像炸雷一样在屋里炸开。   刘奎脸没变,心却一紧。他不是怕,是怒。怒的是,有人敢在他眼皮底下动歪心思。   王德眼圈红了,说得磕磕绊绊:“叶保长的人找到我……说给我两千块大洋……让我开会时动手杀你。”   这叶保长在皖南地面上是出了名的汉奸狗腿子,给日军当向导,坑了不少八路。   刘奎早就盯上他了,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下手。   “我……我喝了酒,鬼迷心窍就答应了……可我真下不了手啊,队长,你信我!”   刘奎盯着他看了很久,没说话。王德的手在发抖,眼泪也出来了。   这不是演的。刘奎看得出来。   王德是个粗人,不会演戏。可他能在最后一刻收手,能自己坦白,能把斧子扔在地上,这说明他心里还有一杆秤。人不是怕错,就怕死不认错。   那天晚上,刘奎没把王德抓起来,也没通报全队。他只说了一句:“你明天跟我上山,咱们得干票大的。”   第二天一早,刘奎挑了十几个人,包括王德,去偷袭日军的弹药库。   那一仗打得狠,打得准,王德冲在最前头,脸上的血全是自己擦不掉的。   自那以后,王德像变了个人。   训练最积极,巡逻从不偷懒,甚至主动要求去最危险的斥候岗。   别人不说,但都看在眼里。慢慢的,队伍里没人再提那一晚的事,就像它从没发生过一样。   刘奎也从没公开处理王德。他说了一句:“能回来的人,比掉头的人更勇敢。”   这句话后来在队里传开了,成了夜校课上讲思想时常挂嘴边的例子。   刘奎搞夜校,不光教文化,更讲抗战的理儿。   他说:“咱们和鬼子拼命,不光靠枪,还靠这口气,这口气不能断。”   皖南游击队当年啥都缺,枪两支半,人就八个,可就是靠着这口气,刘奎把队伍带到了八百多人。   王德事件之后,刘奎更重视“人心”这两个字。他说,武器是能抢来的,人心要是丢了,哪儿都找不回来。   到了1943年冬天,队伍在新屋坑转移时遭到叛徒带路偷袭,三名战士牺牲,刘奎腿中一枪。   他咬牙自己从腿上抠出子弹,跳崖藏身,在山里熬了二十多天,靠树皮和野果撑着,最后被地下党救回。   王德当时就带着人去找,一句话没说,就在山头上一遍遍喊:“队长,我们来接你了!”   这事儿刘奎记了一辈子。   这世道最难得的,是能回头的人。刘奎懂这个,所以他没让王德走。   战场上拼的是命,队伍里拼的却是心。守住了人心,才守得住山河。 信息来源:《"打不死的刘奎"曾不愿被捉跳崖 与猴群一起生活》——中国新闻网

0 阅读:1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