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美“港口税大战”开打,首个受害者也已经浮现,有意思的是,这次受害者既不是中国,也不是美国,那么是谁呢? 说起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大家可能还停留在关税战的印象里,可现在战场又扩展到港口和造船领域了。这事儿从今年4月就开始发酵,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搞了个301调查,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说是补贴问题导致市场不公。结果呢,10月14日,美国直接上手,对中国建造、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开始收港口服务费,按净吨位算,每吨50美元起步,计划三年内每年涨20%。这不光是钱的事儿,还直接戳中中国造船业全球领先的痛点,美国自己船厂订单少,产能不足,就想通过这种方式拉平差距。特朗普政府这步棋走得挺狠,名义上是保护本国产业,实际上等于给中美海上贸易加了层隐形关税,货运成本蹭蹭上涨。 中国这边当然不干坐着。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就发公告,从14日起对美国关联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每吨400元人民币,基本对等反击。公告一出,全球航运圈就炸锅了。船公司开始调整线路,有的把中国籍船从美线撤出,改走第三方港口中转,燃料和时间成本都上去了。克拉克森研究的数据显示,第一周全球油轮运力就少了15%,运费指数涨了8%。这波操作不光影响中美双边贸易,还波及供应链下游,欧洲和亚洲的货主都得跟着买单。说白了,这场“港口税大战”比之前的关税战更隐蔽,但破坏力可能更大,因为海运是全球贸易的命脉,谁也绕不开。 没想到,这把火烧得最快的受害者居然是韩国。10月16日,中国商务部公告,把韩华海洋株式会社的五家美国子公司拉进反制清单,禁止中国企业跟它们交易、技术合作啥的。韩华海洋是韩国三大船企之一,这些子公司包括Hanwha Shipping LLC、Hanwha Philly Shipyard啥的,早前配合美国调查,提供中国船舶数据和技术细节,帮助华盛顿评估补贴影响。公告一发,首尔股市韩华股价当天跌了4.5%,韩国造船业协会紧急开会,报告预测如果事儿闹大,韩国船出口订单可能缩水12%。韩国企业界现在慌得一批,本来船业是他们的王牌,全球市场份额第二,可现在夹在中美中间,动辄得咎。 这事儿得从8月底说起。韩国总统李在明上任没多久,就赶着访美,跟特朗普碰头。会上,李在明直奔主题,抓住美国船业衰退的软肋,承诺韩国砸1500亿美元帮美国建船厂、升级产能,还喊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口号。特朗普乐坏了,当场表态韩国企业可以在美国建厂,甚至考虑买韩造船。费城韩华船厂成了焦点,李在明去那儿转悠,强调合作框架下韩国技术输出。韩国这么卖力,为啥?一方面是拉近美韩关系,另一方面是想避开关税战的风险。特朗普上台后扬言对所有进口加60%关税,韩国出口依赖美国,汽车、半导体、船都得遭殃。李在明这趟访美,本意是投资换豁免,谁知把韩国自己搭进去了。 韩华这回挨刀不冤枉。它们在美国子公司帮华盛顿收集情报,直接助攻了301调查。商务部公告点名,说这些公司参与美国针对中国海事业的限制措施,威胁中国利益。中国反制清单一拉,韩华的美国业务立马瘫痪,供应链断裂,零件采购受阻。韩国业界反馈,这不光是韩华一家,三星重工、大宇造船也跟着捏把汗,因为美韩船业合作框架下,大家都卷进去了。韩国经济本就磕磕绊绊,9月出口数据环比跌3.1%,造船订单本是救命稻草,现在却成烫手山芋。总统府赶紧表态,通过中韩贸易渠道沟通,试图把影响压到最低。可外交部长赵兑烈在国会听证会上也承认,事儿棘手,短期内难摆平。 长远看,这场大战对韩国的坑更大。美国船业复兴计划叫MASGA,韩国是主力军,承诺总投资高达3500亿美元,包括现金、债券和项目基金。可特朗普的关税谈判没那么好谈,一开始狮子大开口,要全额现金投资换豁免,韩国外汇储备吃不消,死扛着不让步。9月底,美方松口,改成混合模式,1500亿直投船业,其余分散到能源和制造。韩国贸易部长10月14日在首尔发布会说“重大进展”,但业内人士私下嘀咕,这投资等于给美国输血,自己船厂订单却被中国反制卡脖子。韩国经济增速预测已经下调到1.1%,企业游说团在国会前拉横幅,要求政府平衡外交,别一头栽进美中夹缝。
中美算力差距如此悬殊,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但中美之后的国家,却是断崖式的落后。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