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同途
深秋的清华园,最后一片梧桐叶飘落时,百岁有三的那盏智慧之灯,终于熄灭。
相隔半个世纪,如今,杨振宁与邓稼先星辰际会,千里共同途。
1971年,杨振宁踏上了阔别26年的土地。在上海的接待名单上,他看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邓稼先。他俩,是西南联大时代的挚友。其时,邓稼先已隐姓埋名多年,投身于中国的核武器事业。
多年好友,如今重聚。两人畅谈许久。离开北京的饯行宴上,杨振宁犹豫再三,问了那个关键问题:“稼先,我在美国听说,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有美国科学家寒春的帮助。这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极为敏感。邓稼先当场无法回答。送别杨振宁,邓稼先立即汇报。请示直达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明确指示:可以如实告诉杨先生,中国原子弹工程除了最早得到过苏联一点短期的援助,全部由中国人自己完成,“没有一个外国人参予”。
邓稼先连夜写信,由专人送到上海。在杨振宁离沪返美的饯行宴上,他看到了这封信。当得知中国人的努力、邓稼先的努力之时,“感情上的冲动不是当时能忍受的”,不得不起身离席,躲进洗手间,泪水奔涌而出。
就是在那一次,邓稼先在给杨振宁的送别信中,曾动情地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1986年6月13日,邓稼先病重住院。杨振宁专程从美国飞回北京,前往解放军301医院探望。他带来一束巨大的鲜花,但病榻上的邓稼先已极为虚弱。杨振宁难过地说:“稼先,你比我还年轻,以后国家还需要你……”
这次探望后不到两个月,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问妻子:“30年后,国家还会有人记得我吗?”
当然,一定,必须。有人记得两弹元勋邓稼先。
2021年9月22日,杨振宁百岁诞辰,他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讲了一番话。他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今天,杨振宁先生溘然长逝。在科学的星空中,他与邓稼先或许终可重逢,继续他们关于宇宙、关于国家、关于永恒的对话。而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与家国情怀,将如璀璨星辰,永远照耀后来者的路。杨振宁逝世杨振宁20年前预言已基本实现杨振宁曾回应自己去世翁帆怎么办邓稼先两弹元郧晏秋秋
Lily
恒星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