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饭碗就要敬畏农民的劳动:别让“剩宴”辜负了满地汗水 刷到76岁大爷光脚在烈日下抢收玉米的视频时,突然攥紧了手里的筷子——他的脚掌陷在滚烫的泥里,裤腿沾满泥水每弯腰拾起一粒玉米,后背的汗渍就深一分。可转头看餐厅的泔水桶,刚上桌的红烧肉、整盘的饺子就被倒进垃圾桶这一幕对比,比任何说教都戳心。 我们总在屏幕上为农民的辛苦点赞,却在饭桌上把敬畏丢得一干二净。有人说“现在粮食多,浪费点算啥”,可他们不知道,科研人员拼尽全力让每亩增产5斤都难如登天,农民更是要和天赌收成天不亮就荷锄下地,烈日里汗水砸地摔八瓣,汛期要蹚着齐腰深水抢收,旱季得连夜拉水浇田。那些被倒掉的饭菜,是他们手上磨出的厚茧,是膝盖跪在地里蹭出的淤青,更是灾年里可能碎掉的生计。 更讽刺的是“爱面子”式浪费。有人请客非要多点菜,说“剩得多才显热情”,6个人硬点14道菜,最后大半倒掉也不好意思打包;婚宴、升学宴上,未动筷的菜肴直接被清运,浪费率高达38%。可袁隆平院士早敲过警钟:“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他亲眼见过饥荒年代有人饿倒在路边,深知“两个金元宝换不来一个窝窝头”的残酷。 如今“光盘行动”虽成新风尚,但高校食堂里仍有1/3盒饭被扔掉,外卖凑单剩下的餐食堆积如山,部分餐馆甚至取消了小份菜服务。其实节约从不是“抠门”而是孔丹娜那样带孩子打包时说的“对劳动的尊重”,是李森从“多点菜”到“点好餐”的观念转变。 端起饭碗时,该想起的不只是“粒粒皆辛苦”的古诗,更是那些在土地上坚守的身影。袁老毕生追求“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每粒米吃干净,把每盘菜打包好。你身边还有哪些浪费现象?又有哪些节约的小习惯?评论区聊聊,让敬畏藏在每一餐里。
端起饭碗就要敬畏农民的劳动:别让“剩宴”辜负了满地汗水 刷到76岁大爷光脚在烈
温柔饭团
2025-10-17 23:36: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