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国民党主席改选,最大的赢家已经出来了,哪怕未来两岸统一,这个人也有很大可能会是笑到最后的,甚至说待两岸统一后,在对台湾的治理上,她也有可能会被大陆重用。 国民党主席选举将于10月18日投票,现任主席朱立伦决定卸任,这场改选牵动蓝营未来走向。选举采用党员直选方式,全党近30万张选票决定胜负,候选人包括郝龙斌、郑丽文、张亚中、罗智强、卓伯源和蔡志弘。朱立伦任内面对财政压力和地方选举挑战,党部运作依赖募款,县市成败责任重大。卢秀燕作为台中市长,本是党内呼声最高的潜在人选,但她在8月宣布专注市政,不参选。这决定让选举陷入多人混战,她的影响力却未减弱。 蓝营基层视她为最大公约数,她的表态能左右中部票仓。选举前夕,各地政见会频繁举行,候选人聚焦2028总统提名和两岸政策,卢秀燕的缺席反而放大她的战略空间。 卢秀燕选择不参选的时机精准,避开了绿营的密集攻击。8月23日罢免投票刚结束,台中蓝营多名议员面临压力,王义川等绿营人士扬言施压她的团队。罢免案虽未成功,但风波让蓝营元气大伤。卢秀燕等到尘埃落定后才公开态度,这步棋让她稳守台中票仓,避免党内位置的吃力不讨好。国民党主席虽风光,实则需扛起党务重担,她把焦点留在地方治理,连续六年施政满意度保持在五成以上。 这种低调策略,让她在选举中成为观察者,却暗中影响候选人布局。党内派系需借重她的中部资源,她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卢秀燕对候选人的回应拿捏分寸,避免公开站队,却通过行动传递信号。郑丽文登门时,她礼节接待后澄清无支持意向;张亚中约见后,仅称党员义务。郝龙斌在台中座谈会,她的亲信黄健豪和廖伟翔现身撑场,这间接助力郝巩固中部支持。郝随后公开赞成她2028参选和决战南台湾的主张,等于让出未来话语权。 这种不直接下场却掌局的操作,高明于厮杀。她已举办六场餐叙,观察各派动态,保持党内平衡。选举中,她的票仓成为关键筹码,各候选人需卖她面子。 选情转折点在10月4日政见会,郑丽文赞扬高市早苗的立场,试图拉拢军系票,早前支持率达48%。但次日39位退役将领紧急开会撤支持,海报四小时内全拆,支持率跌至21%。 卢秀燕早预判郑立场不稳,未押注军系,避免翻车。她对选情的洞察,源于长期观察党内生态。这种避险能力,让她在选举中稳坐钓鱼台,而其他候选人忙于补救。 卢秀燕的治理成绩是她党内资本的核心,台中人口超286万,她推动投资台湾计划,吸引319家企业落户,招商额破2万亿新台币,连续14季度多项商业指标领跑六都。 教育领域,陪你长大计划更换可调课桌椅,认可率85.7%;老旧校舍改建满意度87.9%。居住幸福感达85%,整体施政满意度75.7%,在六都中突出。2024年民调显示,她满意度52.68%,虽较前略降,但仍稳居前列。 这些数据非空谈,而是民生工程积累,她专注实效,避免华而不实。 经济上,台中港扩展带动就业,排水系统升级提升防汛能力。2025年,她规划超级大巨蛋,兑现政见,提前布局市政长远。蓝营基层共识,她打破台中连任魔咒,两次大胜对手。 这种接地气的施政风格,赢得跨党派认可,也为她在党内积累人脉。相比其他候选人,她的政绩是硬通货。 两岸议题上,卢秀燕保持务实路径,2019年重申九二共识为基础。赴香港签协议时,强调放下政治拼经济。2024年接待上海台中双城论坛先遣团,提出台中厦门一日生活圈试点。2023年东南亚招商签回26亿美元,推动经贸交流。 她不标榜统派,却落实和平交流项目,这种作风符合大陆认可的标准。2025年双十节,她赞扬两岸合作精神,避免敏感表态。 未来,卢秀燕被视为2028总统潜力股,蓝营高度共识,她挑战赖清德的呼声渐高。 两岸统一情境下,治理台湾需懂本地、有经验且支持和平的人选,她的积累正合适。选举中,她不争主席,却攒足筹码,笑到最后的机会大增。
郑丽文曝真实立场,支持率暴涨,郝龙斌炒大陆介选,武统真要来了岛内选情风急云涌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