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重新考虑方向”,是变相在说“中国不够意思”吗? 最近俄罗斯那边又有点小动静,几个战略专家在媒体上放话,说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里摆出一副中立架势,俄罗斯就得琢磨着换条路走了。这话听着挺刺耳的,尤其是那句“重新考虑方向”,搁谁听都觉得像在抱怨中国没给力,简直就是在拐弯抹角地说“中国不够意思”。但事情没那么简单,咱们得扒开一层一层看。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中国就一直卡着中立位置,不偏不倚,这让俄罗斯那边有些人憋不住了。咱们今天就聊聊这背后的门道,结合最近的动态,捋捋清楚。 先说说这些专家是谁吧。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科尔图诺夫前阵子在《消息报》上接受采访,直接点名了这个事儿。他是俄罗斯外交圈的老面孔,长期研究国际关系,经常在智库和媒体上发声。科尔图诺夫的观点挺典型的俄罗斯视角,他觉得俄罗斯现在被西方制裁卡得死死的,急需伙伴拉一把。中国作为大玩家,如果还这么中立,俄罗斯就得调整策略了。类似的话,俄罗斯战略专家索科洛夫也说过,7月份在采访里直言,如果北京不改立场,莫斯科只能另寻出路。这些人不是随便说说,他们代表了俄罗斯一部分精英的焦虑。俄罗斯现在经济上靠能源出口撑着,但西方封锁让出口渠道窄了,中国买油气是救命稻草,可军事和科技支持上,中国没跟上节奏,这就让俄罗斯觉得有点亏。 这言论听起来像抱怨中国不够仗义,但说白了,是俄罗斯在表达战略上的不平衡。俄罗斯希望中国像铁杆盟友那样站出来,公开谴责西方,提供更多军工技术啥的。可中国呢?从头到尾就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反对使用武力”,这套话说了三年多,没变过调。为什么?中国有自己的算盘。全球经济连成一片,中国是出口大国,去年对欧盟和美国的贸易额加起来好几万亿美元,要是公开挺俄罗斯,西方那边的关税壁垒、科技禁运就得砸下来。想想看,华为、中兴那些事儿已经够闹心了,再来一波全面制裁,中国半导体和高端制造得遭多大罪?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上反复说,推动和平对话,这不是装样子,是真为了稳住自家后院。俄乌冲突拖到现在,欧洲能源危机闹得鸡飞狗跳,中国要是卷进去,供应链一断,国内物价飞涨,老百姓日子多难过。 俄罗斯那边也知道中国难处,但还是忍不住发牢骚。科尔图诺夫在采访里提了,俄罗斯现在孤立感强,急需东方伙伴填补空白。中国中立,让俄罗斯觉得少了点“兄弟义气”。但这义气是单方面的吗?中俄贸易去年破纪录,俄罗斯油气占中国进口大头,卢布和人民币结算比例高到七成多。这不是空谈,是实打实的互利。中国买俄罗斯的资源,帮它绕过美元体系,俄罗斯也从中国拿来汽车、家电啥的,缓解了民生压力。可俄罗斯给中国的回馈呢?军事上合作有限,科技转让也慢吞吞。俄罗斯专家抱怨中国不如朝鲜“够意思”,朝鲜那小国明着站队,送人送炮啥的,可中国是大国,玩不起这种小把戏。朝鲜的“够意思”换来的是更严的制裁,中国要是学那套,经济体量这么大,损失得翻倍。 话说回来,中国中立不是软弱,是眼光长远。冲突刚起,中国就推了“六点立场”,呼吁停火、粮食安全啥的,今年又跟巴西搞“和平友人”倡议,拉着全球南北方国家一起劝和。这招高明,避开了站队陷阱,还赚了国际声誉。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瓦尔代俱乐部上也承认,中国立场理性,没跟着西方起哄。俄罗斯专家的牢骚,其实暴露了他们对中俄关系的误判。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2024年5月刚签了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涵盖经济、安全、科技一大堆。可这伙伴是基于利益,不是意识形态绑架。俄罗斯现在军事上吃紧,想拉中国下水,但中国得顾全大局。想想印度,俄罗斯也卖油给印度,印度中立买买买,俄罗斯也没少赚。可印度亲美,中国不亲谁,这平衡拿捏得准。 俄罗斯“重新考虑方向”这话,说得凶,其实操作空间小。转向哪儿?印度?印度买俄罗斯油,但也买伊朗的,还在跟美国磨芯片合作。俄罗斯要是真转向,等于自断臂膀。中国是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去年贸易额超2400亿美元,俄罗斯对华出口占总出口四成。要是闹掰,俄罗斯能源卖给谁?欧洲不买了,中东有自己的事儿。俄罗斯智库报告也承认,脱离中国,俄罗斯经济得缩水20%以上。所以,这些专家的表态,更像是放风球,试探中国底线,而不是真要翻脸。科尔图诺夫自己也说过,中俄合作是战略必要性,没中国,俄罗斯在亚洲就瞎转悠。
据塔斯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从沙姆沙伊赫返回华盛顿的飞机上告诉记者,美国通过征
【161评论】【8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