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蒙古国那边确实不好过,各种消息看下来,一个字:难。难在哪?156万平方公里的

古今知夏 2025-10-14 20:58:18

最近蒙古国那边确实不好过,各种消息看下来,一个字:难。难在哪?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法国、德国、西班牙加起来还大,地下埋着数不清的铜矿、煤矿、稀土,按理说守着这金山银山,日子不该差。可问题是,这些宝贝疙瘩运不出去。 先说说铁路。蒙古国全国的铁路加起来才 2000 多公里,这么大的地盘,分摊下来比咱们县城里的公交路线还稀。 麻烦的是,这些铁路大多是苏联几十年前修的,铁轨间距是 1520 毫米的 “宽轨”,而中国的铁路是 1435 毫米的 “标准轨”— 就差这么一点,俩轨道对不上号。 这意味着啥?煤炭、铜矿运到中蒙边境,得先从蒙古国的火车上卸下来,再一件件搬到中国的火车上。光这一卸一装,就得多花两天时间,每吨货还要多掏 20 美元。 去年冬天有批铜矿,就因为换轨耽误了,最后只能降价 30% 卖,一下亏了 8000 万美元,蒙古国的官员都急得直拍桌子。 铁路靠不住,公路更不行。除了中国帮忙修的一条高速公路,其他路不是砂石路就是土路。有司机跑过从塔本陶勒盖煤矿到口岸的路,200 公里的距离,硬生生开了 30 个小时 — 路面坑坑洼洼,能把车震得散架;赶上刮风天,黄沙能把挡风玻璃糊得严严实实,只能停车等风停;要是下点雨,土路直接变成烂泥潭,60 吨的大卡车陷进去,得三四天才能拖出来。 路修不好,根本原因是没钱 — 但钱偏偏就卡在 “货运不出去” 上。蒙古国 70% 的收入都靠卖这些资源,2024 年卖给中国的煤就有 8300 万吨,占了出口的九成多。可资源价格一涨一跌,它的钱包就跟着 “过山车”。 2021 年铜价涨到 1 万美元一吨,政府立马喊着 “要花 20 亿修三条新铁路”;结果 2022 年铜价跌了两成,马上就把铁路预算砍了三成,连旧铁轨都没钱换,火车时速从 60 公里降到 30 公里,运一趟货又多耗两天。 现在蒙古国人均一年收入才 3800 多美元,手里的外汇储备也就 50 亿美元,可修一条跨境铁路得花几十亿,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陷入了 “没钱修路→货运不出→更没钱修路” 的死循环。 更让人着急的是,蒙古国还总在 “跟谁合作” 上纠结。之前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跟美国签了稀土合作协议,结果美国只画大饼,一分钱没投,稀土矿还是堆在那儿生锈;想借俄罗斯的港口把货运到其他国家,俄罗斯又要收高额过路费,最后也没谈成。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清,蒙古国 90% 的煤、95% 的铜矿,最后都得卖给中国,跟中国做贸易的收入占了它 GDP 的近三成。 可它就是迟迟不敢放开手脚合作 — 比如中国早就提议 “把铁轨改成一样的,不用卸装直接运”,能省一大笔钱,可蒙古国愣是拖了五年没签字,怕这怕那,最后耽误了自己。 不过最近总算有了好消息。蒙古国终于想通了,今年 5 月跟中国签了跨境铁路协议,要修一条 19.5 公里的铁路,把塔本陶勒盖煤矿直接连到中国口岸。 别小看这短短一截路,作用可大了,之前公路运煤每吨要花 32 美元,铁路修通后能降到 8 美元,一年能多赚 15 亿美元 — 这可是蒙古国两年财政收入的三成,现在这个项目成了政府的 “头号大事”,就盼着 2027 年通车,把堵在半路的宝贝赶紧运出去。 其实蒙古国的事儿也挺简单,手里有金山,就差一条能把金山运出去的好路。之前要么因为铁轨对不上卡脖子,要么因为没钱修不了路,要么因为纠结合作对象不敢动,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现在总算找对了方向,跟中国合作修铁路、建口岸,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0 阅读:2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