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英国将一座破桥,卖出了246万美元的高价,但当买家花770万美元搬回美国后,英国后悔不已!为何? 1968年,英国人干了件挺有意思的事,他们把一座用了一百多年的老桥给卖了,买家是美国人,给了246万美元,这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伦敦市政厅那帮人正愁这堆石头怎么拆呢,有人出钱买走,他们高兴坏了,觉得又省钱又赚钱,结果三年后消息传回来,说那座桥在美国亚利桑那的沙漠里又给拼起来了,还成了当地第二大景点,仅次于大峡谷。 桥是自己卖的,钱也收了,这事儿要说后悔,大家心里都清楚,嘴上不说罢了。 这桥可不是随便什么桥,它是伦敦桥,1831年建的,设计师叫雷尼,全是花岗岩,虽然跨度不大,但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顶尖工程,可惜时代发展太快,后来汽车越来越多,天天堵在桥上,桥面每年都往下沉一点,一检查发现地基快不行了,不拆不行,可拆桥也得花钱,预算就要120万美元,建新桥更是一笔巨款,偏偏60年代英国手头紧,殖民地那边收缩开销大,苏伊士运河那摊子事还没弄利索,实在没闲钱管这座老桥,于是有人就想,既然拆也花钱,不如卖掉试试。 1967年英国政府就发了公告,全球拍卖这座桥,谁想要谁来谈,结果没几个人报名,谁会买这么个大家伙回去,摆着看吗,外人肯定觉得这人有毛病,没想到还真有个美国人要买,叫罗伯特·麦卡洛克,这人来头不小,富三代,他爷爷是搞发电厂的,麦卡洛克自己念过普林斯顿和斯坦福,开过赛车公司,还做链锯生意,靠着链锯、石油和土地这三样,50年代就成了美国那种典型的有钱人。 但他买桥不是为了收藏,他那时候正在亚利桑那搞一个沙漠新城,在哈瓦苏湖边买了一大片地,那地方又热又干,啥也没有,他看中了那片水,想建个退休天堂,把地卖给老年人,可光有个湖吸引力不够,他得搞个大新闻,弄个地标性建筑,正好在报纸上看到英国拍卖伦敦桥,他心里一盘算,英国人自己拆都要花120万,他出246万,英国肯定卖,然后把桥运到美国重建,再大肆宣传一下,游客和买房的人不就都来了。 拆桥的时候,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上万吨的老石头从英国码头装船,走巴拿马运河运到加州长滩,再用卡车拉三百英里到亚利桑那,整个折腾下来,花了他770万美元,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可后来的事证明,他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1971年10月,伦敦桥在美国沙漠里重新开张,开幕式搞得特别大,放烟花、搞游行、请明星,连伦敦市长都亲自飞过来了。 媒体铺天盖地报道,那个原来只有几百人的小镇子,一下就成了热门旅游地,一年游客上百万,酒店餐厅生意火爆,麦卡洛克手里的地皮价格猛涨,他还搞“看房包机”,从全美国各地接退休老人来看房,就这么一座桥,直接把整个城市的经济都带起来了。 亚利桑那当地媒体都说,他买的不是一座桥,是整个城市的未来。 英国那边,一开始觉得这买卖划算,卖了旧桥的钱正好拿来建新桥,新桥功能更好,政府挺满意,可后来眼看着美国的桥成了“金桥”,英国媒体的风向就变了,开始讨论“文化遗产被卖掉了”,“美国人拿着我们的历史赚钱”,更难受的是这桥的历史意义,从罗马时期的木桥到诺曼时期的石桥,再到维多利亚时期的桥体,每一段都是英国的历史,连王室的暗号都是“伦敦桥倒了”。 还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麦卡洛克当时以为自己买的是塔桥,不是伦敦桥,后来拍卖方出来辟谣说这是假的,他从一开始要的就是伦敦桥,他看中的不是建筑风格,而是“伦敦桥”这个名字附带的历史光环。 麦卡洛克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链锯、石油、地产,甚至还搞起了旋翼机制造,想造出那种“能从自家车道起飞的直升机”,1971年还真推出了“麦卡洛克J-2旋翼机”,想搞飞行汽车,可惜市场没跟上,1977年他意外去世了,有传言是喝酒后吃了药,再也没醒过来,不管怎么说,他用一座桥,硬是在沙漠里变出了一座城市。 说到底,英国人卖掉的是一堆石头,美国人买回来的是一个机会,一个想着用文化宝藏换点眼前的钱,一个用资本把历史变成了挖不完的金矿,麦卡洛克这人做事确实有点疯狂,但他就是那种敢下注的人,他用一座桥赌一个城市的认同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而英国人缺少的,可能就是把自己的记忆卖出价钱的本事。 你要问英国人后不后悔,他们心里门儿清,只是现在都不太愿意提这事了。
1968年,英国将一座破桥,卖出了246万美元的高价,但当买家花770万美元搬回
椰子说历史
2025-10-14 17:34:22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