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大明王朝有个最憋屈的太子,却没想到他憋屈到这种程度。 朱棣是通过靖难

斜烟白兔 2025-10-12 21:10:32

人人都知道,大明王朝有个最憋屈的太子,却没想到他憋屈到这种程度。 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来皇位的,这事儿让他一直心虚,总觉得别人也可能学他来一套。登基后,他对儿子们防备心重,尤其是立太子这事,纠结了好几年。 本来朱高炽是嫡长子,按规矩该他上位,可他身体胖,行动不便,还多病,朱棣看不上眼。更喜欢二儿子朱高煦,那家伙在战场上立功多,性格强势,像极了年轻时的朱棣。朱高煦也觉得自己有戏,多次在朱棣面前暗示,甚至直接问为什么不换人。 朱棣虽然犹豫,但最后还是听了大臣劝,立了朱高炽为太子。这决定表面上看是定了,可实际朱棣从来没真心满意过,总觉得老大太软弱,不够狠。朱高炽就这样坐上太子位,却从此开始了他的苦日子,每天得小心翼翼,防着老爸随时变卦,也得应付弟弟的挑衅。 朱棣还故意让朱高煦握兵权,这摆明是制造矛盾,让兄弟俩互相掣肘。朱高炽知道自己身体差,肺里有寒气,禁不住折腾,可他没得选,只能硬扛。朱棣五次北征蒙古,朱高炽留守南京监国,处理朝政,赈灾修水利,维持大局稳定。 这些事儿他干得不错,可朱棣回来后,总挑刺,说他处置不当。朱高煦的党羽在宫里散布谣言,朱棣听信了,就召朱高炽去训话。朱高炽体弱,跪久了腿麻,可还得忍着。这憋屈劲儿,从立太子那天就没停过。 朱棣的疑心病,是朱高炽憋屈的主要来源。他抢了侄子的位子,总担心儿子们也来抢他的,或者互相抢。明明知道朱高炽性格温和,没野心,却偏不放心,经常半夜召见训斥。朱高炽肺寒,吹不得风,可朱棣不管这些,想起一出是一出。 朱高煦见缝插针,仗着战功,在朱棣耳边吹风,说哥哥无能,边疆事务处理不好。朱棣北征时,朱高炽监国,批阅奏折,调兵遣将,赈济灾民,这些都做得井井有条。可朱高煦从边关寄信挑刺,朱棣回来就拿这些事儿说事。朱高炽的地位看似稳固,其实摇摇欲坠。 朱高煦野心大,公开争储,党羽黄俨等宦官进谗言,说朱高炽擅自释囚。朱棣下诏调查,礼部侍郎胡濙查访,密奏七事澄清事实,黄俨被处死。朱高炽还帮弟弟求情,朱棣勉强同意。可这事儿没完,朱高燧也掺和进来,诬陷朱高炽偏袒大臣。 朱棣的猜忌,让朱高炽每天都得提心吊胆。永乐十年,朱高炽遣使迎驾晚了点,朱棣大怒,把他的宫僚黄淮等扔进狱里。朱高炽求情没用,那些人受苦,他只能暗中送食照应。朱棣试探不断,朱高炽的压力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 朱高煦在战场上屡立功,朱棣赏赐重,朱高炽听说后,只能默不作声。兄弟见面,朱高煦炫耀,朱高炽应付过去。朱棣巡视时,命朱高炽随驾,他体弱需人扶,却得硬撑。朱高煦谋立为储,散谣言,朱高炽召臣对策,监控名单。这憋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日积月累的折磨。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斜烟白兔

斜烟白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