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10月3日,上海,一女子在餐厅里点了一份海鲜粉丝煲之后,本以为一份是88元,谁知在等了一个小时后,店员才告诉她菜上错了,应该是358元才对!女子对此很气愤,直呼不是自己的错为什么要她来承担? 这位女顾客是位美食博主,专程为尝这家店的海鲜粉丝煲而来,点餐时,她不仅出示了朋友分享的图片,还特意指着菜单上标价88元的菜品再三确认,服务员明确回应就是这个,给了顾客明确预期。 随后女博主点完菜在等待60分钟后,突然店员来告知她下错单,现在那个海鲜粉丝煲已经做好了,需要补270元的差价。 当时女博主就有点蒙圈了,粉丝推荐的美食,来到餐厅后和服务员、店长再三确认这菜价,现在怎么做好了突然让补200多元的差价呢,而且也没有说明这份海鲜粉丝煲到底多少钱呢,服务员只说了需要补270元的差价,这让女博主不能理解,女博主将此事分享到了网络上。 餐厅事后给出两个解释,一是点餐员是新人业务不熟,二是制作这道菜的螃蟹是临时从外面购买的,这些解释不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引发更多质疑,一家主打海鲜的餐厅,招牌菜的原材料需要临时采购,新员工的培训问题为何要顾客买单。 更令人生疑的是,当顾客不情愿地补上差价后,那道需要等待的菜居然在几分钟内就端上来了,这一细节暗示菜品可能早已准备好,只是餐厅选择了一个最佳时机来告知价格变动。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正是因为它触及了消费领域的痛点,在消费场景中,顾客与商家之间本就存在天然的信息不对称,顾客依赖商家提供准确信息来做出消费决策,而一旦这种信任被打破,整个消费体验就会崩塌。 从法律角度看,商家有义务在交易前明确告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这家餐厅的做法,已经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小事件背后反映的商业伦理问题,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沉没成本进行变相胁迫,短期内或许能赚到钱,但长远看,失去的是口碑和信任。 在社交媒体时代,一条负面评价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远超想象,这位美食博主的经历被广泛传播后,该餐厅不仅面临公众质疑,还可能遭遇监管部门的调查,为了270元的差价赔上的是无法估量的商誉损失。 这起事件对消费者而言也是一个提醒,在消费过程中保持警惕,遇到不合理情况要敢于维权,记录证据、理性表达、投诉举报,都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 诚信经营不是口号,对商家而言是生存之道,透明的价格体系、专业的员工培训、及时的沟通机制,才是赢得顾客长期信任的基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鱼儿事件”惊爆新料,“奚韬”和“极光光”竟在小区楼下被拍到,别人都躲着,他俩却
【8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