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在联大遭遇耻辱一幕,各国代表退场抗议,以方怒吼“滚吧,别再回来!”

不简单的幸福 2025-09-27 14:25:46

内塔尼亚胡在联大遭遇耻辱一幕,各国代表退场抗议,以方怒吼“滚吧,别再回来!” 当地时间26日,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现场,一场意料之外的“无声抗议”震惊了全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作为首个发言者刚站上讲台,台下各国代表便纷纷起身离席,原本座无虚席的听众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空,只留下他和随行的“亲友团”面面相觑。 这一幕堪称外交场上的“公开处刑”。内塔尼亚胡脸上的强硬瞬间凝固,眼神里的动摇藏都藏不住——任谁被如此直白地表达不满,都难以维持镇定。他带来的支持者拼命鼓掌叫好,试图用喧闹掩盖尴尬,可稀疏的掌声在空旷的会场里更显刺耳。 大会主持人不得不反复高声呼喊“请维持会场秩序”,却挡不住退场的脚步,场面一度混乱到失控。更具戏剧性的是,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丹农非但没反思,反而在社交媒体上放出狠话:“滚吧,别再回来!我们不会保持沉默!” 这般恼羞成怒的叫嚣,反倒坐实了以色列的窘境。让人意外的是,内塔尼亚胡非但没收敛锋芒,反而在空荡的会场里变本加厉地宣扬强硬立场。他举起地图,唾沫横飞地吹嘘所谓“战绩”。 声称自己摧毁了伊朗核武器,重创也门胡塞武装,打残哈马斯,靠策划传呼机爆炸削弱黎巴嫩真主党,甚至“灭掉了叙利亚阿萨德武装”。话音未落,他又抛下重磅宣言:以军的军事行动绝不会停,加沙地带必须去军事化并由以色列接管,伊朗也绝不能重建军事核能力。 可台下寥寥的听众早已说明一切:这些“功绩”在国际社会眼里,不过是破坏地区和平的罪证。这场退场抗议绝非偶然,而是以色列长期奉行强硬政策的必然结果。加沙地带的局势早已突破各国的心理底线,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和封锁政策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粮食、药品等救援物资难以进入,连爱尔兰都直接在议会通过动议,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 国际社会的不满早有端倪。从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玻利维亚率先与以色列断交,智利、约旦等国陆续召回驻以大使。2024年5月,西班牙、爱尔兰、挪威同时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急得当即召回驻三国大使,还威胁要关闭西班牙驻耶路撒冷领事馆。 到了12月,以色列干脆宣布关闭驻爱尔兰大使馆,只因爱尔兰不仅支持对以制裁,还主动介入南非在国际刑事法院起诉以色列种族灭绝的案件,更重的打击来自司法层面。 2024年11月,国际刑事法院直接对以内塔尼亚胡和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们在加沙犯下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包括利用饥饿作为战争工具。如此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站出来反对,足以说明以色列的做法早已触碰国际法红线。 丹农那句“滚吧,别再回来”,更像是色厉内荏的自我安慰。以色列如今的外交处境早已是四面楚歌:土耳其宣布暂停与以色列的所有进出口贸易,总统埃尔多安直言“与以色列没有任何关系”;尼加拉瓜断绝与以方一切外交关系,谴责其种族灭绝行为威胁地区和平。 连欧盟内部都分歧严重,多国公开与以色列划清界限。这样的孤立局面,哪里是一句狠话就能挽回的?内塔尼亚胡或许以为靠强硬能震慑对手,却忘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他在联大吹嘘的每一项“战绩”,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他坚持要接管加沙的野心,只会让巴以仇恨进一步加深。加沙民众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所谓的“去军事化”不过是掩盖占领野心的借口,这样的逻辑怎能让国际社会信服? 可话说回来,这场退场抗议虽然解气,却也暴露了国际社会的无力。批评的声音再多,离席的动作再决绝,都没能阻止加沙的炮火。喊了多年的“两国方案”依旧遥不可及,巴勒斯坦人建立国家的梦想一次次被击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也没有因为国际谴责而停止。 象征性的抗议固然能表达立场,却换不来实实在在的和平,这难道不是更令人无奈的现实?以色列真的能一直靠强硬走下去吗?显然不可能。长期的孤立会耗尽其外交资源,持续的战争会拖垮其经济,而国际社会的制裁和追责迟早会到来。 内塔尼亚胡如今的嚣张,不过是强撑的假象,联大的空会场已经给他敲响了警钟:霸权逻辑在当今世界行不通,一味诉诸武力只会越陷越深。国际社会不该止步于退场抗议。真正的解决之道,是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前,用“两国方案”为基础构建和平框架。 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国人民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乐业。要是任由冲突升级,不仅中东会滑向更危险的深渊,全球安全都会受到波及。内塔尼亚胡在联大的“耻辱时刻”已经过去,但巴以问题的解决还远未开始。 以色列要是继续执迷不悟,下一次面对的可能就不只是退场抗议,而是更沉重的代价。毕竟,和平从不是靠武力争取的,尊重与包容才是唯一的出路。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